中新網北京2月14日電 據外媒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處近期公布2013年惡名市場名單,把中國列為最大的假貨實體市場。對此,中國商務部專家回應稱,中國對侵權假冒一貫保持嚴厲打擊,美國這份報告是以偏概全,不排除有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
根據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處的這份報告指出,中國的實體市場是假貨的主要來源,包括北京的絲綢市場和廣州的紡織品批發中心。報告說,在中國各地擁有20多家分店的Buynow PC Malls(注:百腦匯電腦商城)被指是盜版電影、游戲和軟件的來源。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一貫主張競爭力是靠質量,而不是靠低價競銷,中國沒有放任假貨這種主觀意圖,這也不符合對外貿易轉型升級的方向。
白明指出,這些年來,特別是入世以來,中國對侵權假冒加大打擊力度,打擊一切假貨,特別是中國“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表現出來的打假力度是任何一個其他國家做不到的。
“美國對我們這些努力視而不見,找一些個別事例,以偏概全,借口打假,實際上不排除有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白明說。
白明表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貿易大國,通過這些年努力,中國的優質產品越來越多,類似于家電等產品在國際上越來越受歡迎。而且,美國這份報告有沒有經過權威機構調查,值得懷疑。
據了解,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國務院部署在全國開展為期9個月的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專項行動結束后,國務院專門成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將這一工作常態化。
在近期舉辦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全國打擊侵權假冒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柴海濤表示,全國2013年立案的侵權假冒行政處罰案件約有20多萬件。今年將主動向社會公開侵權假冒行政處罰案件,并建立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間的聯席會議制度。
柴海濤表示,全國打擊侵權假冒領導小組辦公室將以信息公開為契機,建立起打擊侵權假冒的社會征信制度,向公眾提供服務,讓全社會的公眾來監督和遏制違法犯罪。(記者 李金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