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正月初一,順義張鎮聶莊村春節聯歡會開始前,一位裝扮成豬八戒的高蹺演員,正在等待演出。
年近六十的大爺正在描眉,他要扮演一位老太太。
參加“村晚”演出的村民,正在綁高蹺。
新京報訊 “恭喜恭喜中國年,五谷豐登笑開顏……”昨日,伴隨著喜慶歡樂的音樂聲,順義區張鎮聶莊村迎來了第三屆村民新春聯歡會,這屆“村晚”跟往年一樣,全由聶莊村及鄰近的幾個鄉村的村民自編、自導、自演,演出吸引了周邊數百村民。
近百村民表演23個節目
順義張鎮聶莊村的“村晚”,2012年大年初一首次舉辦,今年已是第三屆,演出前2小時,就有村民趕到現場,等待演出。
“村晚”發起人聶樹永介紹,今年聶莊村“村晚”,共有23個節目,包括花卉秧歌、歌曲、舞蹈、詩朗誦、京劇、二人轉、評劇、小品、雙簧等多種類型的節目,參加的演員也不僅局限于聶莊村的村民,后王會、柏樹莊等村的近百村民,也前來一同表演。所有節目都是自編、自導、自演。
在昨天的聯歡會上,附近多個村莊數百村民到現場觀看演出,陣陣掌聲讓演員們更賣力表演。
曾是一名企業家的聶樹永介紹,2011年,因妻子常跟村民扭秧歌,所以萌發了辦春節聯歡會的想法,在得到村里支持后,便開始張羅起來。
“村晚”3年花費20萬元
第一年“村晚”的準備工作,并沒有想象中的順利,找演員難,找到演員后讓其順利上臺表演也很難。
因為演員都是村民,大家都是農民,好多人平時練習還可以,可一到要正式上臺時特別怯場,很害怕。為此,聶樹永找到演員后,還在家開了培訓班,免費提供場地訓練。
“有人質疑我圖什么,可更多村民鼓勵我,就這樣我堅持了下來。”聶樹永說。2012年1月23日,聶莊村“村晚”正式拉開了帷幕。
從第一年只有紗幔、小音箱和幾套服裝,比較簡單,到如今第三屆,已配備齊全了攝像機、單反、音響、筆記本電腦等。聶樹永說,三年下來,自己已為“村晚”陸續投入了近20萬元。
■ 現場
陣陣掌聲送給純“鄉土”節目
先拿粉餅給全臉拍出一個白嫩的膚色,再用眉筆畫出細細長長的眉,用唇膏涂出紅紅的唇,最后再拿粉色的腮紅在兩頰輕拍兩下,一個演出妝就齊活兒了。
中午12點,參加表演的村民或走路、或騎著電動車陸續趕到現場,隨后開始互相化妝,給對方的頭上別上幾朵粉色的裝飾花。
在正式演出前,大家配合音樂進行最后一次彩排,“前邊的演員稍微慢一點,等等后面的人。”導演聶樹永不時在旁邊糾正大家的隊形。
下午1點,隨著3米多高、4米多寬的粉紅色幕布被工作人員慢慢升起,“咚咚鏘、咚咚鏘”,鼓聲越來越大,演出正式拉開了帷幕,30余位村民身著顏色鮮艷的服裝,表演起花卉秧歌《快樂中國年》。
接下來的節目,是高蹺表演。四位打扮成豬八戒、孫悟空等的演員表情生動,服飾夸張,一出現就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幾位小朋友更是被逗得前仰后合,他們時而昂著頭,盯著演員們一動不動,時而不住地拍手。“媽媽,他的耳朵怎么那么大,鼻子怎么那么長。”一位小朋友指著打扮成豬八戒的演員向媽媽問道。
“豬八戒”們走后,騎著“小毛驢”的,坐著花轎的,綁著腰鼓的,手拿扇子的演員,扭著秧歌走上舞臺,他們紅撲撲的臉蛋上洋溢著微笑,伴隨著喜氣十足的音樂聲、鼓聲,使舞臺上洋溢著濃濃的年味,純鄉土味兒的表演,讓臺下的觀眾不時鼓掌、大聲叫好。
“每一次的聯歡會,我都會和媽媽來看,特別好玩,大家一起熱熱鬧鬧的挺有意思。”家住聶莊村的萌萌說,去年她還上臺唱了一首歌,今年因為回家過年比較晚,沒有來得及準備,“明年時間來得及的話,我還想上臺表演。”
■ 對話
聶樹永:“為大家圖個樂,值”
聶樹永,57歲,順義區張鎮聶莊村村民,退休在家,“村晚”發起人
新京報:為什么會有辦“村晚”這個想法?
聶樹永:妻子參加了村里的秧歌隊,有時也會參加一些比賽,有一天我琢磨,要是把我們的自娛自樂變成鄰里同樂就好了,于是想辦一場屬于村民自己的聯歡會,大家一塊熱熱鬧鬧,高高興興地過個年。
新京報:辦聯歡會主要有什么困難?
聶樹永:主要還是演員難找,都是相互打聽哪些人有文藝特長,然后一個一個去請,不過后來就好了,大家都主動參與。
新京報:為什么會想到自己出資辦聯歡會呢?
聶樹永:原來我辦企業,存有一些積蓄,拿出一部分錢,可以給村里買一些設備,音響啦,服裝啦,攝像機等等,辦聯歡會缺什么,我可以盡量去添置什么,拿出這些錢,豐富大家身心,挺好。再說花的錢也不多,能為大家圖個樂,我覺得值。
新京報:觀眾都是怎么知道你辦的這個聯歡會的?
聶樹永:第一年的時候,村子里用“大喇叭”廣播進行的通知,當時大概有200人來吧,現在大年初一辦場聯歡會,已經成一種習慣了,臨近大年初一那幾天,大家見到我都會問,“聯歡會幾點啊?”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李馨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黃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