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共反腐不斷加力令人矚目
抓經濟反腐敗兩手都硬
參考消息12月23日報道 【埃菲社北京12月21日電】除了連續出臺經濟和社會改革政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執政第一年也以倡導節約并揭開中國政府反腐新篇章而令人矚目。
包括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國資委原主任蔣潔敏等在內的高官被罷免審判。與此同時,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腐敗案等習近平上任之前就爆出的丑聞也塵埃落定。當然,今年最令人矚目的無疑是重慶市委原書記薄熙來的案件。
今年9月22日,薄熙來因受賄、貪污、濫用職權被一審判處無期徒刑。
【《印度教徒報》網站12月21日報道】題:習近平以反腐重寫政治規則
隨著中國共產黨20日宣布正在對涉嫌“嚴重違紀”的公安部副部長進行調查,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層擴大了反腐運動,這場運動已使兩名中央委員落馬。
中共黨內調查人員20日說,他們正在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的公安部副部長李東生進行調查。
李東生成為習近平發起的反腐運動中被調查的第二位中央委員。
今年早些時候,國資委原主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以下稱“中石油”)原董事長蔣潔敏被撤職并被調查。
在蔣潔敏之前,中石油原副總經理王永春和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也因嚴重違紀受到調查。
【臺灣《旺報》12月22日文章】中共十八大后反腐之火燎原,“老虎”、“蒼蠅”逐一現形。公安部副部長李東生因違紀受調查,說明中共反腐力度非但沒有后繼無力,反而步步加緊。
而位小權大的“蒼蠅”村官,看似不起眼,連官都稱不上,卻因大權在握、掌有土地資源,決策過程充滿上下其手的空間,貪腐起來胃口不亞于“老虎”。
在今年眾多貪污村官接連落馬后,貪腐最泛濫的地區之一廣州率先實施村官出國審批制,雖對目前因制度漏洞造成無人制約的權力形成制衡,但論及村官腐敗體系源頭的嚴防管控,力道似乎遠不及對付老虎的招數。
中共打貪“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就必須以“打老虎”的方式來“拍蒼蠅”,才能真正滅絕在鄉里肆虐的“蒼蠅群”。
【香港《東方日報》12月18日報道】中共中央新領導層上任后反腐行動持續進行。有海外媒體報道,中共首波反腐已進入結束階段,第二波行動將在春節后展開。
打老虎拍蒼蠅同時并舉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2月20日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臺之后展開了激烈的反腐運動,并警告說要讓公平正義之手清除共產黨內的污垢。習近平表示,腐敗嚴重威脅到共產黨的生存,反腐敗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也就是不論官階高低。
是有新的“老虎”落馬了嗎?中國政府20日表示,公安部副部長李東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當局沒有提供更多細節,但“違紀違法”一詞通常被用來作為腐敗和濫用權力的同義詞。
58歲的李東生還擔任其他職務,如中央防范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
【中央社臺北12月21日電】中共中央紀委網站公布大陸公安部副部長李東生遭調查后,反腐力道似有增無減,單是今年12月,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涉及違紀落馬的官員就有26名,換句話說,平均每天1人下臺。
李東生屬省部級高官。他成為繼大陸國資委原主任蔣潔敏之后,第二位落馬的正部級官員及中共第18屆中央委員。
李東生也成為去年中共十八大以來首位下臺的政法委高官,意味著反腐風暴已開始延伸到政法委系統。李東生的下臺,也是12年內落馬的第一位公安部副部長。
【香港星島環球網12月22日報道】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領導人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中國反腐進入一個新的高潮。據不完全統計,1年多來,上萬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的官員被查處,其中省部級高官達16人。
這16名省部級官員分別為: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中央編譯局原局長衣俊卿,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四川省文聯原主席郭永祥,內蒙古自治區原黨委常委、統戰部原部長王素毅,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區總工會原主席李達球,國資委原主任蔣潔敏,中石油集團原副總經理、大慶油田原總經理王永春,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遵義市委原書記廖少華,湖北省原副省長郭有明,湖北省政協原副主席陳柏槐,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總工會原主席陳安眾,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童名謙,以及20日最新“落馬”的李東生。另有超過70名廳局級官員被查。
反腐倡廉正走向制度化
【臺灣《旺報》12月16日報道】題:陸官員財產公開制度正在建立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大陸進入新一輪改革,在反腐倡廉部分,學者普遍認為,重要官員財產公開已成為國際慣例,在社會關切下,三中全會提出有關辦法,表明大陸的官員財產公開制度正在建立,未來民眾可望監督官員的財務情況。
中共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日前發布《如何進一步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提出“推行新提任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從業、財產、出國(境)等有關事項公開制度的試點”。自1987年相關制度被提出后,相隔26年,試點工作開始運作。
大陸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告訴媒體,重要官員財產公開已是國際慣例,“大家希望官員財產公開并接受老百姓監督,這是一個最起碼的制度,此次三中全會回應了社會關切”。
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認為,新提任干部財產公開需三項配套機制,包括資訊核查、法律追責、公眾監督。他說,通過法律法規等形式,制定對虛假申報等的懲戒措施,像是免職、降職等,并通過官員財產的社會公示,努力發揮公眾監督的力量。
目前,廣東部分地方已對官員財產公示進行試點;浙江溫州洞頭縣、江蘇磐安縣和灌云縣、重慶巴南區,也已試行擬提拔干部任用前財產公示制度。
【香港《明報》12月17日報道】三中全會后,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其中一條是取消一般公務用車,副部級以下官員不配備專車;中紀委披露的信息是,將推行新提拔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從業、財產、出國等有關事項公開制度的試點,建立對國家工作人員配偶子女移民國外的健全管理制度。
這些,應當都是三中全會推進法制、反對腐敗規劃中的內容,當然,能否順暢推行尚待觀察。
【臺灣《旺報》12月22日報道】大陸反腐倡廉再出招!中共中央18日下達通知,要求黨員及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未來逝者將不召開追悼會,且需采用火葬或生態葬,不得將骨灰裝棺再葬、超標建墓立碑;此外,大陸政府還鼓勵黨員及干部去世后,主動捐獻遺體或器官留愛世人。
有媒體報道,近年經常可見領導干部借喪葬斂財。2003年,湖北某鎮黨委書記,利用岳母病逝,成立治喪委員會,要求當地學校、企業等人士前往吊唁,這名地方官收受禮金逾14萬元人民幣,最后遭到司法機關嚴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