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溫州國企連續6年給鎮領導支付報酬,總計達239萬余元
溫州市審計局聯合有關部門著手調查,初步結果顯示——
國企給官員發工資的說法不靠譜
近日,一篇題為《溫州一國企長期為鎮領導支付報酬》的報道在網絡上被瘋傳。報道上說,溫州港集團為推進七里港區二期工程的建設,連續6年向工程所在地的樂清市北白象鎮政府領導發放工資,總計239萬余元。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這家國企和當地政府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聯?目前,這場風波有何最新進展?為了還原“工資門”事件的真相,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網傳
“國企支付工資”239萬余元
溫州港集團有限公司是溫州市級國資運營集團。
其官網介紹,目前是浙南閩北地區最大的港口企業集團,注冊資本35億元,下轄數個港區,包括狀元岙港區、樂清灣港區、甌江港區等,其中甌江港區屬北白象鎮管轄區,也是目前七里港區二期項目所在地。
2005年8月,溫州港七里港區二期工程獲得了省環保局、國土資源廳及發改委等批復,預計項目總投資約3.9億元。
2012年7月底,溫州港集團下屬子公司委托溫州市某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七里港區二期工程自2006年底至2012年6月30日的工程投入情況,并出具了審計報告。
在這份報告的附件中列出了2006年12月至2012年6月,溫州港七里港區二期項目中溫州港集團支出的相關費用,根據網絡傳言,這其中每年都有一筆與北白象鎮領導相關的費用,總額達239萬余元。
短短幾天里,“國企支付工資”的說法在網絡上瘋傳,相關部門一直沒有正面回應。
調查
“支付領導工資”的說法不靠譜
事實真相到底如何?昨天,溫州市審計局已和有關部門著手調查這筆239萬余元經費。
溫州市審計局副局長陳健明確表示,根據初步調查結果,“支付鎮政府領導239萬余元工資”一說,并不靠譜。
根據相關審計程序,審計部門將先對這筆經費進行真實性和合法性的調查。
根據之前的報道以及相關部門的調查,這筆239萬余元的經費,主要分為兩部分,一筆是155萬元,另一筆是84.2萬余元。
昨天下午,溫州港集團紀委書記葉永清和北白象鎮黨委書記劉寅豹首次在事件被曝光后,向媒體公開澄清真相:
155萬:
征地管理費
155萬元的經費,按官方的說法是屬于“溫州七里港工程指揮部匯入征地管理費”。
溫州港七里港區二期工程于2006年完成征用土地210.633畝,涉及4個村的土地。其中,東垟田村整體搬遷,需拆除民房142戶。
“事實上,這是溫州港集團委托我們北白象鎮征地拆遷等的管理費用。”劉寅豹說。
這筆錢自2006年12月收入以來,經歷了三任鎮長的簽字支出,其中包括征地前期涉及村代表的討論工作餐費1.2萬余元以及三次政策處理的工作餐費4500多元等。
“真正支付給鎮干部的,只有6.9萬元。”劉寅豹說,這筆錢分別發給了27名參與征地的鎮政府工作人員,每人拿到手的錢在2000—3000元左右。
除此之外,在征地過程中也支出了一定的差旅費等,“這樣算下來,實際的征地管理支出費用為11.4萬余元。”劉寅豹說。
余下的143萬余元都用在了近幾年補助三山片區、港區有關村公共基礎設施及新農村工作中,具體去向有據可查。
84.2萬:
拆遷政策處理工作費
記者了解到,從2007年開始的港區拆遷工作,由于部分拆遷戶不配合,工作歷時多年,難以推進。
有很多拆遷戶都在外地經商,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地做說服工作,請他們節假日回來商談;有些則是因為拆遷戶白天上班,政策處理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晚上或周末,還有節假日期間加班加點工作。
葉永清說,這筆84.2萬元的經費涉及發放津貼補貼、加班補貼、通訊補貼、會議補貼、慰問費等,計44.78萬元。
剩下的費用包括了差旅費約10萬元、辦公用品及維修費1.1萬元和會議費、誤餐費、政策處理接待費等28.3萬元,合計共39.4萬元。(記者 王益敏)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