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1時30分,嫦娥啟程。
中國,西昌,那里的人們已經為火箭的升騰而歡呼。
北京,航天城,這里的人們屏住呼吸,屬于這里的戰(zhàn)斗大幕正徐徐拉開。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即將正式接過守護“嫦娥”的接力棒,伴著“嫦娥”,飛向深空。
你好嫦娥,我是北京
“各號注意,我是北京,30分鐘準備!”,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飛控大廳里響起了這個聲音,清晰、沉著的口令來自北京中心飛控總調度,張遠明。
飛控中心是整個任務的神經中樞,所有的信息、數據都在這里匯總,調度要通過口令,協調、指揮各參試單位按照任務計劃開展相關工作。總調度的每一句口令都對任務進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句句都關系任務全局,整個任務中,更是將會有上萬條調度口令要下達。
天地之間,每一次控制都要由他組織實施,“壓力越大,動力就越大,能坐在這調度三軍,是一種榮耀!”
“各號注意,我是北京。1分鐘準備!”
“10、9、8、7……起飛!”口令聲再次響起……
數字大軍,定位嫦娥
“器箭分離!”
在與飛控大廳一墻之隔的技術保障機房里,工程師張宇和他的同事們正在進行緊張的計算,這之前,他們一直嚴密監(jiān)視著航天器傳回的數據,他們要對所有的數據進行判斷、篩選,選取出最精確的數據進行運算,確定“嫦娥”的實際飛行軌道。
“嫦娥”是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fā)射是否成功,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待。海量數據,茫茫的數字大軍,在經過詳細的分析與計算后,他們拿出了準確的軌道初值,“嫦娥三號”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發(fā)射圓滿成功!
“我們所做的,就是要準確確定航天器在太空中的位置,并計算出它的運行軌跡,也就是軌道,只有找到它在哪,我們后續(xù)的各項工作才得以開展。”
遙控嫦娥,奔向月球
隨著“嫦娥”準確進入軌道,北京中心開始了對“嫦娥”的控制,是誰發(fā)送指令遙控“嫦娥”?被稱為“遙控發(fā)令”金手指的于天一,此時正嚴密監(jiān)視著面前的計算機屏幕,手指輕放在鍵盤上,隨時準備著注入遙控指令。
航天器在太空飛行,要做任何動作都要由這一崗位發(fā)送指令來實現,“不僅僅是發(fā)令這么簡單,我們還要對一些指令進行檢查、核對,同時快速完成同航天器生產方以及調度之間的溝通,每一秒都有可能關乎任務成敗,必須精準。”
“精準”對他們來說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或者說,“精準”就是他們身體的一部分。“這次任務技術新,難度大,后面的時間里,我們這個崗位還要接受更加嚴峻的考驗,為此我們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到時候,我們一定會用最好的表現完成好這次任務。”(記者 歐陽開宇 李楠 謝波 姜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