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明年又將派9000澳門元給每位永久性居民,昨日有內地學者對該項政策提出質疑,認為這類普惠式“紅包”是懶政行為,非長久之計,更不值得借鑒,在網上掀起波瀾。對此,澳門特區政府發言人辦公室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此質疑不作評論。此外,澳門政府政策研究室人士引用該機構主任劉本立的表態,認為政府出臺現金分享計劃是順應民意的體現,同時政府有決心、有承擔構建民生長效機制。
澳門特區政府自2008年起直接向民眾發錢,當時每名永久性居民發放5000元,非永久性居民發放3000元。2014年向永久性居民每人發放9000元,非永久居民5400元。
昨日,則有內地學者分析指出“這是一個懶政的方法”,在政府財政儲備多、民眾面臨通脹壓力的情況下,派錢的確是皆大歡喜之舉,也是舒緩民怨的一種途徑,但不是長期民生改善的辦法。在澳門特區政府財政盈余比較好的情況下,應當致力于制度建設,構思出兼顧經濟發展水平、財務可持續性并能滿足市民需要的一套制度。而且該補貼方式只能在澳門這樣地域和人口都比較小的地區實施,對中國某個省或市而言,都沒有任何借鑒意義。
昨日,南都記者就此采訪了澳門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室,有關人士引用了該機構主任劉本立的表態,認為政府出臺現金分享計劃是順應民意的體現。
針對內地學者的分析,特區政府發言人辦公室昨日下午回應南都記者,表示對此“不作評論”。
同時,澳門大學社科及人文學院政府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陳建新博士認為,懶政這種說法實際是老生常談,從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但要關注實施該項政策的原因,并非純粹討好市民。
同時,陳建新認為,很難界定是否有借鑒意義,即使在澳門本地,現金分享計劃實施初期也遇到阻滯。澳門和香港實行的是量入為出的財政體系,但內地有些地方政府并未做到這一點,有時甚至是支出大于收入,在這種情況下,貿貿然派錢顯然不行。(記者 溫平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