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圖/CFP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昨日在“2013綜研基金·中國智庫論壇”上表示,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四輪開放”,意在以開放倒逼改革,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以自貿區改革“清理文件柜”
賈康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了三輪開放,分別是深圳特區、上海浦東和加入世貿組織,現在上海自貿區就是第四輪開放。此次建立自貿區的核心之意是“改革”而不是“政策”,中央意在以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的改革“清理文件柜”,修改一些與國際通行做法相悖的法律法規,從而形成循序漸進的法治建設,并在未來的國際談判中掌握話語權和影響力。
此前公布的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中,要求將上海自貿區成為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賈康表示,目前自貿區在外商享有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方面已有了突破,“先行先試”后預計還將進一步把負面清單優化;但在政策方面,中央預計不會有太多支持措施和傾斜,即自貿區不會建成“政策洼地”。
曹遠征:資本項目開放可借鑒香港經驗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昨日在同一論壇上表示,上海自貿區試點資本項目開放可以借鑒香港經驗,保持對外幣管制不變的情況下資本向人民幣開放,從而使上海成為離岸人民幣和在岸人民幣市場的連接橋梁。
在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中,國務院提出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可在試驗區內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創造條件進行先行先試。市場對此也給予較高期待。但自貿區成立一個多月以來,相關細則仍未發布。
曹遠征稱,以香港為代表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已形成成熟的人民幣金融產品,不僅有基礎產品如貸款、存款、股票、債券等,還有人民幣衍生工具。這些都可直接“拿來”在上海自貿區使用。
(記者 沈瑋青)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