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危害示意圖
昨日下午3時,西安市長安南路,陜西自然博物館球形玻璃外立面上,工人正在霧霾中施工。污染天氣下,戶外工作時,要做好防護措施 記者 黃利健 攝
昨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以下簡稱“綠皮書”)指出,近50年來中國霧霾天氣總體呈增加趨勢。其中,霧日數呈明顯減少,霾日數明顯增加,且持續性霾過程增加顯著。
■霧減霾增
霾天數已超過霧天數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霧霾天氣成因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1981年至2010年,霾天氣出現頻率是冬半年明顯多于夏半年,冬半年中的冬季霾日數占全年的比例為42.3%。
從時間跨度來看,1961年—2012年,中國中東部地區(東經100°以東)平均年霧霾日數總體呈增加趨勢。近52年來,年霧霾日數最多的是1980年,有35.8天。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中東部地區平均霧日數基本都在霾日數的3倍以上;20世紀80年代以來,霧日數呈減少趨勢,而霾日數呈增加趨勢,霧霾日數比例逐漸減小,特別是2011年和2012年的霾日數均超過霧日數。
據了解,霧是由水汽組成,水汽遇冷就結霧,霧本身并不是一種污染。霾是由細小的顆粒物組成的,顆粒基本在微米量級,不像霧是在十幾或者二十個微米的量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