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進入考場 記者 趙杰 攝
南京公安局下半年要招錄457名警察,21383人獲得參考資格,史上規模最大。昨天,筆試在南京11個考點713個考場舉行,為了當“警察蜀黍”,近兩萬人冒雨赴考。讓眾多考生有些詫異的是,與警察職業相關的題目,一個都沒有考到。尤其是申論題目,話題很民生,不少考生輕松地說,“題目不難,人人都有話說。”
根據考生的回憶,現代快報記者整理了部分考題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
1.甲現任某市環保局局長,根據公務員法的規定,與之不存在任職回避的親屬是:
A.甲的妻子 B.甲的養女 C.甲堂兄的兒子 D.甲的兒媳
2.某商船由重慶運送一批貨物到上海,按順序依次經過的港口城市為:
A.宜昌九江武漢蕪湖
B.武漢九江南京蕪湖
C.宜昌武漢九江南京
D.九江武漢蕪湖南京
3.下列事物或作品產生年代大致相近的是:
A.火藥、司南 B.紫禁城 、埃及金字塔
C.《最后的晚餐》、《向日葵》 D.《牡丹亭》、《羅密歐與朱麗葉》
為戴“大蓋帽”,有考生連趕兩場招警筆試
昨天上午8點半,雨一直在下,現代快報記者在南京市女子中等專業學校考點看到,此時考生們已陸續走進考場,門口剩下陪考的家長。祁先生一家是鎮江人,這次夫妻倆陪著兒子一起來南京考試,“他是學金融的,今年剛畢業。我覺得考機關事業單位最靠譜。”祁先生透露,上個周末,兒子剛參加了江蘇招政法干警的筆試,這次又趕來考南京市公安機關招警察的筆試,兩個筆試時間剛巧一前一后,很辛苦。
時云仙今年6月剛畢業,目前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現在還在實習中,每個月1500元,轉正后有2000多塊吧。”時云仙說,盡管這份工作還算輕松,但是與公務員相比,那就差遠了。因此,沖著公務員優厚穩定的福利待遇,她也想試一試,“不過競爭太激烈了,總共招457人,但是女性僅招45人,平均350人搶1個職位。”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本次招錄的所有人員人事關系在市公安局,但并不是都在市局工作,而是要分配到下面基層的,至于具體是什么崗位,要根據實際工作再分配。還要參加南京市公安局組織的崗前培訓,試用期一年。培訓、試用期滿經考核合格者,予以任職定級,評授警銜,享受人民警察待遇,并與南京市公安局簽訂不低于5年的服務協議。培訓或試用不合格者,取消錄用資格。
參考率超80%,下雨也擋不住考生熱情
據南京市人事考試中心統計,昨天南京的“招警考試”參考率超過了80%,考生小朱走出考場后反映,他參加過上半年的省公務員考試,當時有不少人臨陣脫逃,有的是上午行測題沒做好,下午的申論就放棄了;而這次招警考試,只空了兩個位子。啟禾教育與華圖教育的公考輔導專家分析,這次考試之所以這么熱,與幾乎沒有門檻的招錄條件有關,所有的崗位都是“專業不限”,七成崗位不要求基層工作經歷,“眼鏡哥”也能當警察,這讓很多青年分外珍惜這次機會,冒雨前來趕考。
談到考題,考生們紛紛反映有些意外,不管是上午的《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還是下午的《申論》,與警察有關的內容幾乎沒涉及到,題型與國家和省公務員筆試差不多,只是難度略低。
談談“限塑令”,民生話題讓考生有話說
今年5月,現代快報調查發現,“限塑令”頒布5年,卻成一紙空文,塑料袋使用量僅減一成。有人質疑,“限塑令”是否早已名存實亡。5月28日,快報對此進行了報道,看過這篇報道的考生小王開心地說,《申論》材料有好幾頁紙,其中有塑料發明,給人們帶來了生活便利,但白色污染引發環境問題,于是“限塑令”出臺,但是執行這些年下來,旨在引導人們減少、拒絕使用塑料袋的“限塑令”,在市場上“名存實亡”,里面也引用了快報的調查。
“談‘限塑令’,這個話題太貼近生活了。”考生們認為這個話題,人人都有話說,左手是環保,右手是方便,關乎自己的生活。可以說,限塑是一場左右手的戰爭。是要方便,還是要環保。“我是洋洋灑灑越寫越多,正反面都寫滿了,”小王說,“限塑”挑戰的是老百姓多年形成的老習慣,別指望一紙限令就“天下無袋”,必須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
(記者 項鳳華 實習生 張麗)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