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開始的摸底全國政府性債務即將結束,業內人士稱債務風險不至于失控
國家審計署摸底全國政府性債務從8月至今,收官在即,備受矚目。記者獲悉,目前,各省正在抓緊匯總數據上報審計署各地特派辦。而據審計人員透露,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較2011年的審計結果增長較多,幾乎翻番。
與2011年不同的是,此次審計把通過信托、BT、欠資施工、延期付款等方式形成的政府性債務納入審計范圍。據審計人員透露:“過去這些舉債形式比較少,這次把新舉債方式納入口徑,規模較大,快速拉動債務增長?!?/p>
業內人士稱,盡管債務增長較快,但若在摸底之后,政府穩定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增速,強化對融資平臺債券發行的控制,債務風險不至于失控,也不大可能發生系統性風險爆發。而要根本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健全地方財政體系、實現中央與地方政府財權與事權的基本平衡才是良藥。
背景
三年三次把脈地方債務
2011年
審計署審計了1979年以來到2010年底,全國31個省市區的地方政府性債務;當年6月27日,審計署發布的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107174.91億元,是2010年全年GDP的1/4。
2012年
審計署選取全國36個地區(15個省及其所屬的15個省會城市、3個直轄市及其所屬的3個市轄區),審計了2011年和2012年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顯示,至2012年底,被審計的省市區地方債務總額共計38475.81億元。
2013年8月
今年7月28日,審計署官網發布消息,根據國務院要求,審計署將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本次全國性審計工作將于8月1日起全面展開,全國審計機關將對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政府性債務進行徹底摸底和測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