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課首日,又有學生流鼻血 家長供圖
溫州樂清市北白象鎮第九小學,開學伊始陸續有19名學生突流鼻血,部分學生出現頭痛、胸悶等癥狀,9月6日學校被迫停課(本報9月8日A3版曾作過詳細報道)。隨后,當地教育、環保部門介入調查,由于該小學是新校區,且周邊有多家違規排放的企業,教育部門要求該校學生9日起暫回老校區復課。昨日,是學生在老校區復課的第一天,可有家長反映,又有幾名學生發生流鼻血、暈倒癥狀。
記者還了解到,之前流鼻血的19名學生目前已無大礙,已經回到學校上課,但“肇事元兇”仍沒有找到。
記者探訪
老校區復課首日,多數孩子都來了
昨日中午,記者來到樂清市北白象鎮第九小學老校區,大部分孩子都來到學校上課。學校的朱校長告訴記者:“今天90%的學生都來到老學校復課,只有極少部分學生到醫院去檢查身體了。”
家長黃先生告訴記者,他是8日晚上收到兒子班主任發來短信,得知9日早上孩子要到老學校復課的,雖然把孩子送過來了,但還是有些不放心。
隨后,記者還在老校區一樓教室外的走廊上,看到站著許多學生家長。多位家長告訴記者,雖然學校要求孩子來上課,但家長還是不放心。
一位40歲左右的女士告訴記者:“早上聽說學校又有孩子暈倒,還有流鼻血,覺得不放心孩子,下午沒有上班就趕過來,打算先接孩子回家。”
教育局副局長王旭良告訴記者,之前流鼻血的19位學生,經過治療后目前身體恢復良好,復課第一天都回到學校上課了。
突發狀況
一個上午,又有三名學生流鼻血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復課首日,又有多名學生出現流鼻血、暈倒的情況。
家長倪女士告訴記者,早上她送女兒去學校上學,看到女兒同班同學張慧流著鼻血,當時老師一邊用紙巾為她止血,一邊緊張地打電話給張慧的媽媽,可張慧的媽媽一直沒有接電話。倪女士告訴記者,她看到這情況自己也緊張死了,由于她和張慧媽媽是好朋友,而且兩家距離也比較近,于是她向老師提出自己順便帶張慧回家。
隨后,記者又聯系上張慧的媽媽,她告訴記者,女兒早上去學校時都是好好的,到了學校就流鼻血了,女兒流鼻血后她很擔心,打算明天送女兒去醫院檢查。
晚上6點多又有家長電話告知記者,早上10點左右,五(一)班的吳同學也在學校流鼻血,五(三)也有一位學生流鼻血,隨后記者電話聯系該學生的家長,他爸爸告訴記者,早上孩子去上學也是好好的,9點多在公司里看到孩子回來,問他為什么回來,孩子說:“在學校流鼻血了”。
一名女學生還在吃午飯時暈倒
記者了解到,除了有3名學生流鼻血外,還有一名學生出現了暈倒的情況。
采訪中,六(三)班的多位同學向記者透露,中午吃飯的時候,同學杜冰在校門口一家面店里打算吃面時,突然暈倒了。
面店老板告訴記者,中午學校一個女孩過來吃面,就站在店里,當時她忙著照顧客人,沒怎么注意,突然這女孩就暈過去了,她擔心死了,后來聽女孩的同學說她被接回家了。
除了這位同學,三(四)的戈垚燁情況也不好。中午記者來到戈垚燁家,他坐在椅子上,整個人看起來軟綿綿的。戈垚燁告訴記者:“我現在身體覺得舒服多了,早上上課時全身覺得很不舒服,呼吸都覺得很難,從第一節課開始到第三節課,老覺得想睡覺,全身沒有力氣,老師發現后就叫我回家。”戈垚燁的母親表示,明天一早就送兒子去醫院檢查。
昨日,記者本想求證到底新增幾例不良病例,但記者電話聯系樂清市衛生局、教育局以及學校朱校長都沒有明確數字。
事件追蹤
“肇事元兇”目前還沒有找出來
事發多天,該事情仍是網絡關注熱點,對此樂清市環保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陳加強介紹,截至7日,環保部門在第九小學新校區(事發校區)周邊查處了37家違規排放企業,在老校區查處12家。被查處的這49家違規排放企業中,只有3家有環保審批,其中1家正在搬遷,兩家已責令其停產整改。
9月5日事發時,環保部門立即聯合其他部門組織打擊,安排采樣送檢,待全部的監測結果出來后,再請專家作出判斷,有可能會是個明確的結果,但也有可能是一種綜合性、很難明確的判斷。陳加強說,目前,肇事氣源仍沒有找到。
樂清市衛生局謝局長告訴記者,事發后,衛生局要求醫院開通各項綠色通道,積極救治19名流鼻血的學生。至于復課首日增加了幾例不良病例,他說據他了解,早上新增兩位患者,但到了下午具體有幾個還不怎么清楚,教育部門還沒有統計上報過來。
謝局長同時建議,家長帶學生去檢查,最好是去大醫院檢查。
常識性問題為何被忽略
盡管學生因何出現不良反應還有待查明,但新建的校區,居然在30多家工廠包圍之中,其中竟然還有化工廠,許多企業還在排污,這值得我們說道一番。我想問問,有關部門和領導在批準建設的時候,難道沒有想到,如此靠近化工廠,其空氣質量對孩子們會有什么影響?而一旦發生諸如爆炸、泄漏的事故,后果更是不堪設想!
這樣幾乎是常識性的問題,不知為什么總被忽略了。
幾年前,黑龍江寧安市沙蘭鎮的那場特大山洪災害,造成一百多名學生被沖走,就是因為這所沙蘭鎮中心小學,建在了全鎮最低洼的地方。后來有官員以這場山洪是“兩百年一遇”而推卸責任,那么,讓學校與化工廠為鄰,那無異于讓孩子終日與危險相伴,即使是心存僥幸,也絕非理由。
可以肯定,校區的搬遷,并不容易,比如土地、比如資金,搬到這個工廠區里,或是經反復論證之后,最“可行”的方案。然而,這當中,唯獨沒有考慮的,或者有意忽略掉的,就是這30多家工廠,其中還有化工廠,會對孩子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顯然,新校區建在30多家工廠中間,而且與化工廠為鄰,最形象地表明了,教育在官員們心目中,現在是怎樣一個位置。無疑,沒有一個官員說不重視教育,諷刺的是,開學三天,19名學生中毒,就讓所謂的重視,露出了“真容”。 (記者 錢夙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