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莫重于尊師。每到教師節,學生都會以各種方式感謝恩師。今年,一種可等同于現金使用的教師節禮品卡格外火爆,讓這個充滿敬意的節日變味。
在大部分家長看來,為了孩子不吃虧,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大部分老師們在收禮與不收之間,也有各自的為難和堅持。家長和老師都似乎有種“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無奈。專家呼吁,盡快完善相關監管制度,打破無奈的“潛規則”,莫讓金錢玷污了師生之情。
現象
教師節禮品卡網上熱銷
原本“禮輕情義重”的一張賀卡似乎已不足以表達對教師的尊重。近日,某大型超市推出“貼心”的教師節購物卡,面值從200元到1000元不等。這種赤裸裸的“表達”讓眾人大為震驚。隨后,超市表示道歉并撤下購物卡。然而,這類購物卡并沒有銷聲匿跡,而是“轉戰”電商網站。
只要在搜索引擎輸入“教師節禮品卡”幾個字,幾乎各類電子商務網站都有“感恩教師節,選禮品卡!”的廣告。記者登錄到京東商城網站發現,熱門搜索排名第一位的是“禮品卡”,包括現代慶典卡、致敬卡等多種實體和電子卡。
其中,教師節版禮品卡格外引人注目,一共有4種,面值從200元、500元、800元到1000元不等。這些禮品卡都按照原面值銷售,輸入禮品卡上密碼充值到電商網站賬戶后,就可以在網站上購買任何商品。
從產品頁面來看,禮品卡售賣十分火爆,評價多達數千條。
9月7日,記者再次登錄京東商城,顯示“該商品已下柜”。而網上超市1號店的“感謝師恩禮品卡”依然在售,有100元到1000元不等的面值,卡上印有“教師專屬”“致以最真摯的感謝”等字樣。類似“教師節送禮不錯”等評價更是隨處可見。
心態
家長老師都很無奈
記者調查發現,多數家長送禮是因為周圍人的影響。“反正我接觸的圈子,十個人當中,八九個都送?!币晃患议L表示,一般送購物卡,也有送現金或禮品。
北京一位中學生家長陳女士告訴記者,她是2011年從澳洲回國定居的,2012年開始兒子在北京上學?!耙婚_始不太適應國內的習俗,老師對孩子比較冷漠,甚至帶給他一些負面情緒。后來聽別的家長建議,買了三張卡登門拜訪,之后老師就經常鼓勵、表揚他了?!?/p>
一周姓家長也表示,老師很辛苦,過節送點禮很正常?!昂⒆硬荒茌斣谄鹋芫€上,希望老師在學習機會與評三好學生、推優等方面多給孩子機會?!?/p>
采訪中記者發現,更多的家長是在買與不買之間“糾結”。內心上,他們不愿意送禮,覺得是“不好的社會風氣”。但又擔心,自己不送別的家長會送,孩子得不到老師的“照顧”。
“其實,老師們也很煩惱?!痹谝凰搅⑿W當教師的杜金霞告訴記者,去年教師節就收到過化妝品,今年又有家長送禮品卡,“不收的話家長更擔憂,覺得自己瞧不上,收了自己心里又不安,真的很無奈?!?/p>
“送這些俗氣的禮品卡還不如孩子們親手制作的賀卡溫暖?!倍沤鹣颊f,以前,學生會在家長的指導下畫一張賀卡,老師收到哪怕看不清楚圖形的卡片也很開心。
追問
教師節何時才能變純粹
教育部門曾多次要求,教師不得借節日之際,向家長、學生收取禮物、禮金、有價證券等,一經發現查實,將按有關規定予以處分。但令他們感到困惑的是,這種收禮行為一般“數額少、較隱蔽”,難以查處。
專家認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是家長不敢不送的重要原因。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馮桂林說,當前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上所好學校,進個好班級,有位好老師。于是,在激烈的競爭中,家長期望以禮物和金錢來鋪路,給孩子打造優質的學習環境。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喬新生認為,在“醫生紅包”“辦事送禮”等社會風氣盛行的情況下,“老師紅包”現象的出現不可避免。教師節送禮現象需要綜合治理,當務之急是重塑師德、重塑社會正常風氣。據新華社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