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9月1日電 參訓人員不再集中、培訓材料掛網上、有問題在線交流……日前,國土資源部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培訓中,改變傳統的現場培訓方式,充分利用國土資源信息平臺,首次把培訓班“搬”到了網上,以最低的經濟成本、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過去國家部委的不少培訓都選在地方上的風景名勝區,名為培訓,實為旅游,差旅費花了不少,工作時間占了不少,但學到的東西卻很有限,地方相關部門和企業對此意見很大。如何在培訓中,既厲行節約,又確保培訓實效?國土資源部決定將原定舉行4期、800人的《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現場集中培訓轉變為網絡互動式培訓,通過在部門戶網站設立培訓網頁,一次性對全部計劃中的參訓人員進行培訓。
培訓組織者、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司長嚴之堯表示,改變培訓方式是一次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新探索。除培訓課件上傳網上以外,還專門設立了在線交流平臺,通過電話和網絡回答學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方式一變效果顯。一個月時間里,培訓網頁瀏覽量達到近5萬人次,位居國土資源門戶網站日瀏覽量前列,共節約培訓費用300多萬元,節省工作日約3200個。(記者 陳仁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