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叔坤
7月17日,哈巴格希新村,街上玩耍的兒童。
7月17日,哈巴格希新村,將錢借貸后未討回的村民。
2013年7月13日,成吉思汗廣場上,市民們在健身。
曾肩負中國最富城市和“鬼城”雙重稱號,鄂爾多斯最新一次吸引公眾,是美國的一檔電視節目分析中國樓市泡沫時,播出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區是“空城”的畫面。這個在煤炭資源基礎上GDP快速發展的城市,過去十年中城市建設也大步前進。符號意義的,便是康巴什新區。這個中心城區面積32平方公里的新城,2010年統計常住人口不足3萬人,也因此被稱鬼城。據報道,康巴什今年人口已到10萬。
人口在增長,不過經濟危機仍在。一方面是諸多房地產項目停工,煤炭經濟持續下滑,另一方面,則是政府過去數年大筆的城建投入和債務。
十年新城
這里有很多“之最”。從市政府門前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向南,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
晚上8點,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區,燈亮了起來,霓虹燈勾勒出建筑物的輪廓,現代且豪華。
這座還在建設中的新城,因“空曠無人”而負有“鬼城”的名字。
康巴什新區總面積達352平方公里、中心市區32平方公里。2010年,常住人口統計數據2.86萬人。媒體報道稱,這座新城原規劃入住百萬人。
“90%的新建房屋無人居住”、“街上清潔工比行人多。”2010年4月《時代》周刊報道“鄂爾多斯:一座現代鬼城”。兩年后,2012年BBC報道“鄂爾多斯:中國最大的鬼城”,又進一步加深了世人的印象。
康巴什新區被作為“中國房地產泡沫最佳展示品”的樣本解讀。
這里有很多世界之最、亞洲之最。從鄂爾多斯市政府門前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向南,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廣場與公園一直延伸了2.5公里,到了烏蘭木倫河畔的亞洲最高的音樂噴泉。
7月14日,鄂爾多斯博物館后面的民族路上,一輛路虎車駛過,車窗里扔出一個塑料袋,老石跑過去撿起來。
清潔工老石是街上難得一見的行人。來自赤峰的老石,負責民族路上10個路燈桿間的街道衛生。
“畢竟人少嘛,沒有多少垃圾。”老石說,工作強度并不大。老石的老伴也是清潔工,在另一條路上值班。
康巴什600名清潔工大都是“外來戶”,其中約一半是老石的赤峰老鄉。
康巴什的居民也沒有多少“土著”。公務員、生意人、建筑工人、學生等,大都是外來戶。
十年前,康巴什所在的地方,還是一個千余人的村子。從2004年打下第一個地基開始,距鄂爾多斯東勝老城區25公里多、毛烏素沙地邊緣的,野蠻地長出一座新城。
數據顯示,鄂爾多斯市過去數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城市建設。
根據公開數據,2012年鄂爾多斯在建項目總投資超過1500億元,其中包括600公里高速公路、18個大型變電站、14個分布在全市各旗縣的工業園,每個工業園區的面積均達數十平方公里。
這一數據在2010年是800多億元,2011年是1070億元。鄂爾多斯地方財政總收入2010年至2012年分別為365億、538億和810億元,這意味著,政府每年拿出相當于財政收入兩倍的錢,投入了城市建設。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