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建中的葡萄架(圖中加圈處)已被拆除。記者 陶冉/攝
藍色彩鋼瓦均為加蓋后的屋頂。記者 譚青/攝
人濟山莊“最牛違建”拆完葡萄架
工商稱奇經堂涉嫌非法行醫
昨天,位于海淀區人濟山莊小區內的“最牛違建”拆除工作仍在進行中,目前,葡萄架已被完全拆除,并開始拆陽光房。“最牛違建”被曝光后,違建房主人張必清的“奇經療法”也引起關注,北京多個奇經堂門店進入公眾視野。昨天,工商朝陽分局通報稱,北京奇經堂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擅自變更住所,且涉嫌非法行醫。
關注違建
拆葡萄架耗時一天
昨天早上7點多,已有施工工人出現在人濟山莊4號樓頂層的違建處。8點左右,約10名施工人員開始拆除葡萄架,他們身穿橘黃色反光衣服,戴著頭盔。此時,葡萄架大部分已被拆除,但還能看見木質頂棚,旁邊放有梯子,違建四周也被圍上綠色防護網。約半小時后,葡萄架頂層拆除完畢,但還有框架結構未拆除。
該樓外繞著警戒線,多處張貼“樓頂拆除違建,注意高空墜物,防止砸傷”的提示語。此外,樓邊還站著幾名身穿寫有“海淀治安巡防”字樣制服的人,他們稱紫竹院街道辦派他們來規勸居民不要進入隔離線,防止高空墜物傷及居民。
昨晚,張必清接受京華時報記者采訪時,證實葡萄架已經完全拆除,接下來他打算將陽光房拆掉,“拆除過程中,肯定會保證樓下居民的安全”。他也已經與現場施工人員聯系好,在所要拆除的陽光房周圍搭建防護網。
對于陽光房的拆除問題,張必清說,已經和施工隊伍聯系好定于昨日開工,但具體拆除進度他尚未與施工方溝通。由于自己并不了解施工詳情,具體時間尚不確定。“葡萄架本來預計的4天時間,可實際就用了一天。拆陽光房可能會需要10天左右,也可能很快就會解決,畢竟建筑結構復雜,同時也要看現場施工隊伍的進程。”
關注奇經堂
奇經堂公司搬離注冊地
工商資料顯示,北京奇經堂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冊地在望京中環南路5號B座201室。
8月14日,記者來到中環南路5號院,附近居民表示,此處原來是奇經堂所在地,一年前已搬走,“這里之前就是做針灸的醫院,我們也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
附近居民稱,奇經堂搬走之前,寫字樓門前經常放著一個廣告牌,宣傳奇經療法,常有中老年人出入。
工商稱其擅自變更住所
工商朝陽分局昨天公布了對北京奇經堂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檢查情況,該公司擅自變更住所,而且涉嫌非法行醫。
據了解,8月13日,工商朝陽分局對北京奇經堂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檢查。工商人員檢查發現,該公司核準登記的地址為北京市朝陽區望京中環南路5號B座二層201室,但該公司并未在核準地經營,存在擅自變更住所的行為,違反了相關規定。目前,工商部門已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將予以行政處罰。
對該公司涉嫌非法行醫問題,工商部門表示,已經依據國務院《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四十四條及國務院《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建議衛生行政部門進行查處。
張必清稱已脫離奇經堂
張必清稱,奇經堂不是他的,他只是奇經堂的技術總監,為他們做顧問,給別人培訓。張必清表示,“奇經堂不是醫療機構,做的是保健按摩,和足療按摩等類似,里邊的人也沒有一個是醫生。只是我的按摩和普通按摩在手法上不同,他們每個月給我一萬元的薪酬”。
對于“奇經堂”是否存在非法行醫問題,張必清稱,奇經堂首先屬于按摩保健類機構,與行醫與否并沒有必然聯系。另外,他與奇經堂已經沒有任何關系,早在兩年前,他就不再擔任奇經堂的顧問。至于他本人是否有行醫資格證,張必清解釋說,他于1995年便離開了醫療機構,此后也從未在醫療機構從事過行醫之事。
衛生監督所已介入調查
昨日,記者從市衛生局了解到,“奇經堂”的準許經營范圍不包括診療、養生等。目前衛生監督所已就其是否涉嫌非法行醫情況進行調查。
市衛生局表示,對于在京執業醫師姓名、性別、級別、執業類別和執業地點等信息,均可通過北京市衛生局官網查詢,而經證實,張必清并無資質。前日,衛生監督部門已介入調查,并前往奇經堂現場查看,但尚無結果。據了解,市民如發現有機構非法行醫可向屬地衛生監督部門舉報,并保留物證,但截至目前尚無人舉報奇經堂有非法行醫問題。
在北京市工商局的注冊信息中,“北京奇經堂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準許經營范圍為銷售保健食品、二類醫療器械等,未顯示可開展診療、養生等服務。
其他違建
龍澤苑小區東區內多棟樓存違建
近日,昌平區龍澤苑小區東區的多名居民反映,小區內多棟樓頂層的露臺存在違建。據了解,小區內的違建房于2003年開建,目前,25棟樓中有23棟樓存在加蓋房屋的違建現象。
樓頂加蓋房樓下遭水泡
居民白先生介紹,自己于2003年入住小區12號樓2層,該樓共11層,入住后不久發現樓頂露臺多處開始加蓋房屋,常被裝修房子的噪音干擾,自2008年后才漸平息,目前該樓頂層已有4處加蓋房。白先生稱,小區墻體外層均為泡沫塑料板的保溫層,由于加蓋房屋,頂層多處保溫層被鑿出了洞,同時頂層無排水管和下水管,樓下10多層住戶常遭水泡。“這么多年,逢雨必漏,跟瀑布一樣。”白先生說。
“樓頂的避雷針都被他們拆掉了,前幾天打雷閃電大家都嚇壞了。”居民劉先生稱,避雷裝置安全監測站的工作人員曾多次到小區查看,并多次要求加蓋房屋的住戶整改,但并未得到理會。
23棟樓存在加蓋現象
昨天下午,記者在小區內探訪時發現,小區共25棟樓,除21號和24號樓外,其余23棟居民樓均存在加蓋房屋的現象。頂層多平頂露臺,違建結構基本是彩鋼板房,上面還種有蔬菜和花草。同時,每棟樓頂層處都有鐵門緊鎖,無法上樓查看。
回應
>>物業多次警告但成效不大
小區鼎澤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李女士說,已經清楚小區頂層多處違建一事,“這已不是一天兩天了,也不只是幾家,而是整個小區多年來都存在這個情況”。她還表示,對于頂層違建住戶,物業已多次上門協商和警告,但成效并不大,物業已于幾年前,將違建情況及存在的安全隱患反映給回龍觀城管監察分隊,“城管已經進行排查了,但我們也不太清楚具體解決時間”。
>>城管上門處理屢吃閉門羹
昌平區城市管理監察大隊表示,經查,龍澤苑小區東區內頂層違法建設多形成于2003年至2007年,多名住戶在自家露臺上建陽光房或封閉露臺。城管執法人員曾多次對該小區頂層違建問題進行現場調查取證,“但他們或緊閉房門不見,或明確表示不同意我們執法人員入戶調查,導致執法程序無法順利進行,但我們還是一直在通過物業與住戶取得聯系”。
該城管大隊還稱,目前,已向龍澤苑東區的物業管理公司發送建議函,建議該物業公司加強小區門衛管理,防止用于違法建設的建筑材料、施工設備及非法施工人員進入小區,并通過簽訂物業合同、業主公約、簽署承諾書等方式制止新生違法建設。同時,將落實聯勤聯動機制,依托屬地政府組織規劃、建委、公安等職能部門,開展聯合檢查行動,確保查處工作順利進行。 (記者 懷若谷 施志軍 王莉霞 常鑫 袁國禮 李秋萌 實習記者 潘燦郭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