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中共早期,幾乎每個領導人都有多個筆名,比如毛澤東就曾使用“澤東”、“潤之”、“二十八畫生”、“石山”、等筆名。周恩來的筆名有“翔宇”、“飛飛”等,并創辦專欄“飛飛漫筆”。而瞿秋白的筆名更是多得令人咋舌——這也跟他著作浩繁有關系。他的筆名中,有“巨緣、秋蕖、維它、雙莫”等中文筆名,也有STR、Sma Kin(“司馬今”的英文譯音)、Menin等英文筆名。
一般來說,由于受特殊的歷史環境影響,革命時期的中共領導人筆名大多比較注重斗爭性和斗爭的藝術。比如,五卅慘案發生后,《熱血日報》創刊,瞿秋白和劉少奇一道領導了“三罷”斗爭。瞿分別以“熱”“血”“沸”“騰”“了”為筆名,寓意深遠。
毛澤東:筆名“二十八畫生”最有特色
毛澤東字潤之(一作潤芝),眾所周知。早年他撰寫文章時,“澤東”、“潤之”常作筆名,如《湘江評論》上的多篇文章就以“澤東”為筆名。“二十八畫生”(因“毛澤東”三字共二十八畫)是毛澤東最有特色的筆名。1915年他在長沙第一師范讀書時,寫《征友啟事》首先署用,與縱宇一郎(即羅章龍)互酬詩作及在《新青年》上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皆署此名。20年代以后,毛寫文章又常用“石山”、“子任”等筆名。1933年8月13日,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機關報《紅星報》第二期第四版“紅軍故事”欄目里,一篇以“子任”為筆名撰寫的《吉安的占領》的文章,在廣大的紅軍指戰員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而這個子任不是別人,正是被“左”傾臨時中央領導人排擠而不得志的毛澤東。
劉少奇:曾以字母“K·V”為筆名
劉少奇長期在白區從事地下工作,又是黨內杰出的理論家,他的化名多,筆名也多。“少奇”早年也作筆名用,如在領導安源路礦工人斗爭時。1928年改用“肇啟”作筆名,1936年又用“陶尚行”、“莫文華”作筆名。此外還用過劉光明、劉作黃、劉祥、仲篪、尚陶、趙啟、三敬等。因漢字用得太多太繁了,甚至想到用字母作筆名。1936年在北方局時,劉少奇曾撰《肅清立三路線的殘余——關門主義冒險主義》一文,就以“K·V”為筆名。
任弼時:“弼時”本就是筆名,還曾用過“避世”等
任弼時原名任培國,1921年去蘇聯學習時改稱今名,曾以“弼時”作筆名在《新青年》(季刊)、《無產青年》《中國青年》等刊上發表文章,并在《新青年》第四期上翻譯列寧的《中國戰爭》。1924年后根據“弼時”的諧音,以“辟世”、“避世”、“闢世”為筆名在《中國青年》上撰寫文章,同時又簡化為“P·S”作筆名署用。
二
盡管建國后,這些領導人已經很少用筆名發表文章,但筆名卻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與早期領導人龐雜的筆名相比,建國后領導人們使用筆名發表文章的現象越來越少。和平時期的領導人筆名,大多比較重視建設性意義。
習近平:筆名“哲欣”
圖說:2006年3月,時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做客央視。
中共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筆名也被披露出來。
據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習近平著述《之江新語》介紹,2003年2月25日,《浙江日報》頭版首次出現“之江新語”專欄,首期文章的內容是《調研工作務求“深、實、細、準、效”》,全文不到300字,文風樸實,署名“哲欣”。這一專欄持續至2007年,“哲欣”在這里共發表232篇短評。“哲欣”就是習近平的筆名,取“浙江創新”之意。
2007年5月,應讀者要求,浙江日報社在再三征求習近平的意見后,以《之江新語》為書名,將習近平所寫的這些文章集結出版。
李長春自稱曾用筆名發表過短評
2012年3月5日《南方都市報》一篇報道李長春在兩會期間看望廣東代表團的題為《李長春為李東生整領帶》的文章提及:
李長春風趣地說:“我最近用筆名寫了一篇短評《‘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新解》,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就是告訴像小丹省長這樣的現任領導同志,要抓緊‘用權’,增加對文化事業的投入,為群眾多建文化基礎設施,避免退休后加入文化隊伍,有了切膚之痛后,追悔莫及啊。”
而據公開資料顯示,這篇《“有權不用,過期不用”新解》的文章載于2012年2月16日的《人民日報》,署名“永春”。
劉云山:筆名云杉
2010年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刊登的一篇《從五中全會公報看共產黨人對文化改革發展的不懈追求》的文章稱:
“2010年《紅旗文稿》15期發表了中宣部劉云山部長的筆名“云杉”的署名文章,鮮明的觀點讓全社會對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對文化自強、自信、自覺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此外,2010年10月11日《山西日報》一篇署名為中共朔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郭健、題為《宣傳文化干部也要帶頭樹立正確政績觀》的文章也提及劉云山筆名為“云杉”。文章原文為: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在山西調研期間,實地考察右玉縣后,對右玉經驗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右玉精神是一種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精神;右玉走出的是一條建設生態文明、科學發展的道路;右玉的實踐啟示我們,要樹立持之以恒為民謀利的政績觀,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搞什么形象工程。8月10日,他又以“云杉”筆名在《人民日報》醒目位置發表題為《右玉縣書記們的政績觀》的文章,對右玉縣歷屆十八任縣委書記們“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植樹造林的政績觀表示由衷欽佩,對當今一些干部為了升遷“進步”,熱衷于創造政績而急功近利、打快拳、搞短期行為,予以無情鞭笞。(綜合人民網、《山西日報》、《人民日報》等報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