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昨日的“一紙”部門決算,拉開了中央部門公開2012年決算報告的大幕。
昨日,包括財政部、發改委、國土部、國家民委在內超過30個中央部門均發布了2012年部門決算。其中最為人關注的2012年“三公經費”完成預算的98.30%。財政部、國土部、中國氣象局等部門“三公經費”均較預算減少,也有發改委等部門因承擔臨時任務而造成因公出國經費超預算690萬元。
此外,財政部國庫司負責人介紹,原鐵道部因涉及機構改革暫緩公開部門決算。
各部門“三公經費”增減不一
“三公經費”是指財政撥款開支的出國(境)經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今年中央部門自2011年首次公開部門決算以來,第三年公布部門“三公經費”決算。
今年各部門曬“賬本”時間較去年提前一天。6月27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作2012年中央決算的報告。29日,會議批準了2012年中央決算。按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批后,財政部會在20日內批復中央部門決算,中央部門將在收到批復后陸續向社會公開決算。
根據財政部4月份公布的數據,中央本級2012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執行數為80.95億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21.65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44.32億元,公務接待費14.98億元。與2012年初預算相比,財政撥款預算執行數增加1.11億元。財政部稱,增加的主因是國家郵政局新設省級以下郵政監管機構等特殊事項,經國務院批準,增加了一部分“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
去年兩會期間,時任財政部長的謝旭人曾表示要嚴控“三公經費”,當年仍將按照零增長來安排,不過部門決算顯示,各部門的“三公經費”增減不一。
發改委的“賬本”顯示去年因公出國(境)費預算3005.08萬元,支出決算3699.42萬元,超過了690萬元,對此,發改委解釋稱,因承擔了國務院臨時交辦任務以及組織大型國際會議所致。
財政部、國土部、中國氣象局等部門“三公經費”均在完成預算數的90%以上,但未花完。上述部門均表示,原因之一就是按國務院要求從嚴控制“三公經費”開支。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部門支出是否正當、合理,要結合部門工作職能、承擔的任務、機構設置和人員數等實際情況綜合判斷。
公務員被指享受住房雙重福利
除了“三公經費”,《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注意到,購房補貼也成為各部委一項不小的開支。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部、中國氣象局等部門已公布“賬本”顯示,2012年購房補貼一項的支出分別為790.03萬元、2142.44萬元、3453.70萬元、16465.66萬元。
根據財政部的定義,購房補貼是自1998年停止實物分房后,對房價收入比超過4倍以上地區的無房和住房未達標職工發放的住房貨幣化改革補貼資金。
記者查詢文件發現,根據2005年調整后的補貼標準,公務員的住房補貼標準分別為:科級以下,800元;副科級,900元;正科級,1000元;副處級,1100元;正處級,1200元;副司(局)級,1400元;正司(局)級,1600元。機關工勤人員中符合工齡條件的工人也有800元到1100元不等的住房補貼。
另據《新京報》6月26日報道,在北京一個名為廣華新城的經濟適用房項目,建設單位為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住宅建設服務中心,計劃建設83棟住宅樓,面向部委公務員和央企職工。對口單位公務員未來可成本價購買,取得產權5年后還可轉為商品房出售。
公務員住房福利廣為詬病,有評論認為,公務員享受福利分房和購房補貼雙重福利。而購房補貼亂象不僅在公務員群體內部產生了不公平,而且影響到了整個社會的公平、公正。公務員收入的多元化和隱性化不僅擾亂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而且容易滋生腐敗。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也召開專門會議,提出統籌制定領導干部辦公用房、住房、配車等工作生活待遇標準,切實解決違反規定和超標準享受待遇的各種問題。
(張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