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近400億元的核燃料加工廠項目,自然受地方政府熱追。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下稱“中核集團”)的這一項目,超過40個地方政府趨之若鶩,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廣東江門鶴山市最終勝出。鶴山市官網稱,項目建成后,無論是在工業產值還是在稅收方面將會再造兩個鶴山。
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所展現的破壞力,一直像幽靈般在人們腦海里游蕩。就在上述項目即將上馬時,當地公眾開始發出了質疑和反對之聲。
反對者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在7月4日當地政府發布公示之前,他們對這個將被建成中國東南沿海第一座核燃料加工廠的項目一無所知;而項目本身的安全性,更是讓他們不安。
現在,江門市官方正通過電話和郵件等方式與公眾溝通,試圖讓項目的進展變得更為順利一些。“從這個專線開通的第一天起,公眾打來的電話一直沒有斷過。”鶴山市發改局一位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
該負責人還說,在電話中,公眾往往錯把核燃料加工廠項目當做核電站,并把它與日本的福島核事故聯系起來。
再造兩個鶴山
鶴山市政府門戶網站上公布的信息稱,總投資額400億元的清潔能源產業園項目即將落戶,它涉及清潔能源生產、裝備、配套等相關產業。
該官網稱,按照中國核電發展規劃,中核集團早在兩年前就在全國范圍內選址建設核燃料產業園,江蘇、福建、廣東、天津等地都想方設法爭取該項目落戶,各地爭搶十分激烈,有些地方還開出了極為優惠的條件。
在激烈的競爭中,上述官網稱說,在鶴山市政府不斷爭取以及上級政府的支持下,經過對項目選址地的分析比較,中核集團清潔能源產業園項目最終確定落戶鶴山址山鎮大營工業區。
當地政府測算,這樣的產業園建成以后,無論是在工業產值還是在稅收方面將會再造兩個鶴山,還將對工業旅游、現代服務業、居民就業產生積極影響。
鶴山市官方在今年早些時候稱,“將舉全市之力推進該工業園項目動工建設,為鶴山市產業轉型升級帶來新的發展契機。”當地領導要求,項目必須以“快”字當頭,以便能在年底前上馬動工建設。
7月4日,江門市發改局公布了《中核集團龍灣工業園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公示》(下稱《公示》)。《公示》說,該項目由中核集團與中國廣核集團共同投資建設。
尋求核能
這個總用地面積超過229公頃的項目,其建筑規模約50萬平方米,集中建設鈾純化轉化、鈾濃縮、核燃料元件制造等設施,建成“一站式”的核燃料加工產業鏈和核燃料加工產業集群。而建成后,其產能可滿足核電發展2020年規劃的50%燃料需求。
這個項目已被列入廣東省2013年的重點項目。來自廣東官方的消息說,為解決廣東“十二五”期間的能源危機問題,全省預計投資約700億元用于核電建設。
作為經濟和能源消費大省,廣東能源消費以煤炭和石油為主。廣東官方指出,近年來,廣東一次能源供應偏緊及能源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日益突出,而大力發展核電對于保障廣東,甚至整個珠三角地區的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都具有戰略意義。
廣東是中國最早建立核電基地的省份之一,目前已建成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2座。2008年,廣東開始提出打造全國首個“核電特區”,批量推進廣東核電規模化發展。
自去年中國重啟核電以后,核電項目再一次迎來了“復興”。根據廣東方面的規劃,到2020年爭取實現全省核電裝機容量達到2400萬千瓦、在建1000萬千瓦的目標。
被忽視的對話
與上述鶴山市發改局的負責人所說的一樣,項目籌備組組長、中國核燃料公司副總經理李季科說,該次公示依據《國家發改委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暫行辦法》(發改投資[2012]2492號)進行。
這是中國核燃料加工項目的首次公示。《公示》征求公眾對該建設項目的意見,公示期為10天。
盡管政府近日強調核電公司在這方面的技術是如何先進和安全,可公眾對此的觀點顯然并不合拍。就在項目公示當天,在網絡上發表意見的當地公眾幾乎是一邊倒地反對。“公示的時間太短,太突然。”江門市一位市民向本報記者說,“我們知道這件事的渠道是網絡。”
當地市民說,該項目沒有經過環評和充分征求公眾意見。他們對項目的質疑,主要集中于核輻射、核污染等方面。“在政府與核電公司簽訂合同之前為什么沒有相關的公示呢?項目確定后才發出公示還有什么意義?”
鶴山市發改局上述負責人向本報記者表示,反對者在電話和郵件中多表達上述意見。這位負責人承認,在與公眾溝通方面,政府的確做得不夠。
鶴山市發改局、中核集團近日曾公開表示,公眾擔心的狀況不會發生,反對者沒有充分了解核燃料加工的知識。但這遭到了當地公眾的指責。“在公示之前,政府和企業并沒有對我們進行相關的科普。”他們說。
中國某核電集團專家對本報記者說,政府和企業總是在做一些沒有必要的掩飾和保密,而這樣的后果,則是削減公眾對他們的信任。
這位專家說,不論是核電站項目還是核燃料加工項目的建設,都需要政府、企業主動去和公眾進行對話和溝通,以便后者獲得應有的知情權。
針對公眾對環評方面的質疑,該項目的評估單位江門市諾誠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該項目還沒有走到環評階段。她說,項目至今尚未得到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
核能科普缺失
從目前情況來看,項目日后的進展或許就像鶴山市發改局局長鄧衛東此前所說的,出現公眾反對狀況不等于項目就不能建,而應由政府評估后決策。他說,目前網上出現一些反對的聲音,不等于多數反對,因為支持者往往不發言。
鄧衛東還說,項目涉及的鶴山當地居民沒有反對意見,目前拆遷征地進展非常順利。
但不可忽視的是,公眾對該項目的質疑和反對還在繼續。李季科曾對媒體表示,因為核工業過去實行軍管,比較神秘,公眾缺乏認知,對核燃料、核電站、原子彈之間的區別也不清楚。而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的那兩顆原子彈所發出的輻射,至今仍讓人恐懼。
李季科稱,核工業原料鈾主要分為高濃、低濃、廢料三類,高濃用于原子彈,低濃用于核電站,廢料是經過裂變反應的物質,主要產生在核電站。而核燃料工廠是生產核電站所用的燃料,根本不涉及裂變反應,核燃料工業就相當于把煤制成了蜂窩煤。
上述中國某核電集團的專家說,一直以來,中國在核科學教育知識方面,從小學到大學都不完整,甚至缺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