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柳州6月12日電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保廳8日在其官方網站的信息公開一欄公布2012年1月發生的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稱該事件“是我國鎘污染事件處置史上的一個奇跡。”
這份名稱為《龍江河鎘污染事件》的文件詳細介紹了政府處置污染事故的過程,在文章最后總結稱:此次事件為重大突發環境事件,由于及時、科學處置實現了自治區提出的“確保柳州市自來水廠取水口水質達標、柳州市供水達標、柳州市不停水、沿江群眾飲用水安全”的“四個確保”目標,得到有關專家的充分認可,被認為是我國鎘污染事件處置史上的一個奇跡,更得到國務院工作組的充分肯定,認為處置效果好于預期,是我國歷次鎘污染事件中處置效果最好的一次。
中新網6月9日對此進行報道后,網友討論激烈,有網友稱廣西環保廳“時刻不忘歌功頌德”,將“負面新聞寫成了正面報道”。
正值端午節假期,6月12日,記者再次打開廣西環保廳官方網站,發現該文件仍收錄在廣西自治區環保廳網站“政府信息公開”欄目下的“環境污染事故與應急管理”分類中,索引號和生成日期沒變,但文件名稱已改成《2012年龍江河鎘污染事件案例回顧》。
文件中已刪除“是我國鎘污染事件處置史上的一個奇跡”等語句,刪除有關文字近百字。
2012年1月20日,媒體報道廣西龍江河出現重金屬超標,并引起下游居民恐慌,柳州市出現市民全城搶購瓶裝水現象。后經媒體大量報道,環保部門及事發地政府才不斷公布污染情況,鎘污染從最初公布的超標3倍逐步公布到超標80多倍。污染事故信息的不公開備受媒體和公眾的詬病。(記者 蒙鳴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