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來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總收入以年均20%的速度高速增長,2012年總收入和累計結存雙雙突破2萬億。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統計局27日聯合發布《2012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下稱“統計公報”),公布了中國養老保險的最新進展。
對于備受關注的五省市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統計公報用了“穩步推進”一詞來描述,這也是2009年該試點啟動以來一貫的用詞,但事實上,實際情況并不樂觀。
近日發改委公布的今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中,沒有像此前一樣把事業單位養老改革列入其中。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認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受阻,原因在于現行方案設計存在問題,下一步改革需要一個包括工資改革在內的更加全面的制度設計。
收支規模高增長
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20001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其中征繳收入16467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各級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2648億元。全年基金總支出15562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23941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近年來統計數據得知,與2008年的9740億元相比,城鎮養老保險的總收入已經翻了一番。其中,各級財政補貼的金額也從1437億元上升到2648億元。
各級財政補貼占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比重以及財政補貼同比增速呈現相對穩定的態勢——這兩個速度均保持在15%左右,其中財政補貼占養老保險總收入的比重呈現小幅下降,從前年的14%降為今年的13%。
去年末養老保險當期結余(總收入減去總支出)4439億元,累計結存23941億元,突破2萬億大關。
雖然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結余和累計結存較多,但由于統籌層次過低,主要集中在縣市一級,各地亦苦樂不均。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曾指出,2011年雖然當期結余規模很大,但剔除財政補貼和非正常繳費之后幾乎為零,剔除財政補貼之后,當年有14個省份當期“收不抵支”。
這份報告還預測,到2016年,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將繼續縮小到10個,但收不抵支的年虧損額將上升,而且會向部分困難省份集中,因此引發的財政補貼壓力會越來越大。
統計公報還公布了13個省份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進展。2012年末,遼寧、吉林、黑龍江、天津、山西、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河南、湖北、湖南、新疆等13個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省份共積累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3396億元。
2012年的另一個標志性事件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了全覆蓋,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末全國所有縣級行政區全面開展國家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
截至2012年末,國家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837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5187萬人。全年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829億元,比上年增長64.8%。其中個人繳費594億元,比上年增長41.0%。基金支出1150億元,比上年增長92.2%。基金累計結存2302億元。
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社會養老保險的累計結存已經達到2.6萬億,這對于資金的增值保值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事業單位養老改革進展緩慢
統計公報還稱,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等5個省市開展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記者查閱了2008年以來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公報,除了2008年表述為“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等5個省市開展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準備工作”外,其他四年所用的表述均為“穩步推進”。
然而,從各地反映的信息來看,這項改革進展相當緩慢且阻力巨大。5月24日,《人民日報》也刊發深度報道談到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受阻的根源。
2008年,國務院發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5省市先期開展試點,與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配套推進。2009年1月,國務院要求5個試點省份正式啟動此項改革,實現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之間的制度銜接,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企業基本一致。
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大家普遍認為這項改革進行不下去是因為利益人的阻攔,面對可以預知的退休待遇下降,這些人反對也是理性的選擇。但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各級財政是否已經做好了為改革買單的準備。
“大多數事業單位的雇主都是各級財政,一旦進行改革,誰來為他們付保費。如果像企業職工一樣從工資單切出一部分,就會破壞事業單位收入體系的平衡,難度很大,若是讓財政額外拿錢來做,各級財政是否有這個意愿是個問題。”這位人士說。
《人民日報》上述報道援引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的一份報告指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要實現從“退休養老制度”到“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轉變,必然需要一定的“變軌”成本,包括促使參與者接受的額外補償及制度設計運行的成本等。改革成本的支付主要靠財政資金。
李珍則認為,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必須考慮到不同人群之間的收入曲線,很多體制內的事業單位職工實際上拿的是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工資,如果政策制定考慮不到這些因素,那在實際中就會很難推進,事業單位保險制度改革需要重新進行制度設計。(郭晉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