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發園別墅。(南方周末資料圖)
林業新村別墅群。 (王小喬/圖)
原標題:“福利房”是怎樣建成的——集資房禁令并未禁止政府部門以市場運作方式分房
十余年來,廣西交通廳用三種模式為職工謀得了三套低價福利房。該廳210多名職工早在2000年就已經人手一套“房改房”,2004年,又以變相的低價福利購房方式,拿到通發園小區247套別墅;2008年,又幾乎人手一套市場化運作的“集資房”。
在廣西南寧這座城市的最東端,穿城而過的邕江之畔,矗立著兩百多幢別墅。門牌號為“蓉茉大道77號”的這片別墅群在導航上對應的是“通發園小區”,小區門口卻沒掛牌子。
2013年4月最后一周,一名房產經紀賣出了這里的一套220平方米的雙拼別墅,價格是350萬元。而在2004年,第一任房主買下它時,只用了不到1/7的價錢——43萬元。
權且拿全市住房均價作一對比——2004年,南寧市房產局信息部發布的均價是2621元/平方米;到2013年,南寧公布的房價自控目標是7632元/平方米。算下來,9年來的均價變動近3倍。即使考慮到一些搶手樓盤往往漲幅會超過均價,也不難看出,“通發園小區”的增值速度遠超全市樓市。
買主和房產經紀都心照不宣的是,“通發園”巨大的差價源于這里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廳的職工別墅。210余名職工,247套別墅,幾乎是人手一套。其中面積最大、400平方米的獨棟別墅原價也不過是58萬元。
恒創地產中介公司的人對南方周末記者介紹說,買家往往看中的是通發園跟普通商品房一樣房產證、土地證齊全,不像常見的公務員房改房、集資房那樣過戶手續繁雜甚至不能過戶。
2013年4月,南方周末記者收到一份來自廣西交通廳系統內部人士的報料,聲稱“通發園別墅”就是一種變相的低價福利購房;而且,該廳職工早在2000年就已經人手一套“房改房”,此后的2008年,又幾乎人手一套市場化運作的“集資房”。十余年來,廣西交通廳用三種模式為職工謀得了三套低價福利房。
其實早在2005年5月,《廣西經濟適用房管理暫行辦法》就明文禁止了已有房改房或集資房的職工再次參加集資建房;2006年8月,住建部等幾部委干脆“一律停止審批黨政機關集資合作建房項目”。一而再再而三的禁令,并沒有阻擋多重福利分房在這個偏安一隅的自治區首府城市大行其道。
低價別墅群
合作開發在房地產業司空見慣,只是,這一次合作建成的商品別墅卻悉數低價賣給了共同上級主管單位的兩百余名職工。
通發園別墅所在的“仙葫經濟開發區”,自南寧商品房市場啟動以來,就一直被房地產業界標記為別墅板塊。“很多別墅樓盤都在這個區域,好幾個至今仍在二手市場上火爆的別墅小區都是2004年前后開盤的。”輝煌置業一家分行的營業經理楊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是南寧最大的一家一二手聯動房地產經紀公司。
在南寧市2013版地圖上,仙葫窩在不太起眼的最東端,但卻契合了南寧近年來“一路向東”的新城擴張戰略,一半區域還毗鄰著風景秀美的南寧母親河邕江,板塊內最貴的“龍胤花園”別墅就是依江而建的。
與“龍胤花園”一墻之隔的,正是交通廳的職工別墅小區通發園。“2004年交通廳職工結伴去踩盤時,看到隔壁的龍胤花園幢幢過百萬元,回來后毫不猶豫就繳了第一期預交款。”一位交通廳職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根據“通發園小區預交款計劃的通知”等文件,房款是在兩年間分9次繳齊的。
分配方案完全是公務員式的——按級別定大小,同級靠抽簽。110套、200平方米的雙拼別墅是科級和工勤職工的;一百余名處級干部能參與略大一點220平方米房的抽簽;剩下25套緊挨景觀帶、400平方米的獨棟別墅則留給了廳級。2004年8月,通發園正式開工,機關服務中心發文通知大家將第二筆預交款打給“交通廳機關修建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