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12年10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草案)》。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中新網5月1日電 精神障礙住院治療實行自愿原則、進口奶粉進入門檻提高、禁止在濕地內從事挖砂、開礦等活動……進入5月,《精神衛生法》 、《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濕地保護管理規定》等一批新法律法規開始正式施行。
精神障礙住院治療實行自愿原則
中國第一部《精神衛生法》已于去年10月份經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今日起正式實施,這部法律填補了中國精神衛生領域的法律空白。《精神衛生法》確定了精神障礙住院治療自愿原則,被認為將終結“被精神病”事件發生。
近年來,各地“被精神病”事件多次被媒體曝光,精神障礙“非自愿住院治療”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爭議。《精神衛生法》明確指出,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違背本人意志進行確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礙的醫學檢查;同時,精神障礙的住院治療實行自愿原則。很多醫學界和還是法律界人士都普遍認為,這部《精神衛生法》得以出臺,并且確立“自愿住院原則”原則,本身就已經是最大的進步,此前引發激烈爭議的“被精神病”現象亦有望終結。
《精神衛生法》在確定住院治療自愿原則的同時規定了兩種例外情況,一是已經發生傷害自身的行為,或者有傷害自身的危險的;二是已經發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險的。這也是為了確保精神障礙患者不會對自己以及他人造成傷害。
《精神衛生法》還在中國心理咨詢界引起了關注。它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規定心理咨詢師只能夠提供心理咨詢服務,不得從事心理治療和精神障礙的診斷和治療,更沒有“開藥權”。
此外,《精神衛生法》還確保貧困的精神障礙患者及時救治,該法規定,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醫療機構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而且,精神障礙患者的醫療費用按照國家有關社會保險的規定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精神障礙患者通過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醫療費用后仍有困難,或者不能通過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醫療費用的,民政部門應當優先給予醫療救助。
中國提高進口奶粉進入門檻
由國家質檢總局制定的《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5月1日起正式實施,《辦法》提高了進口奶粉的進入門檻,確保進口乳品的安全質量。
近年來,“洋奶粉”安全負面事件層出不窮,如前段時間鬧的沸沸揚揚“美素麗兒”事件等。因此,國家質檢總局出臺的這一規定也格外引人關注。《辦法》規定,乳制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承擔主體責任,進一步明確產品合格標準。
《辦法》提出,進口乳品標簽上標注獲得國外獎項、榮譽、認證標志等內容,應提供經外交途徑確認的有關證明文件,業內人士認為,質檢總局之所以設立如此嚴格的官方把關門檻,是因為一些“出身不正”的洋奶粉普遍存在“吹水”成分。
《辦法》還規定,質檢總局將對國外乳品生產企業實施注冊制度,進口商和經銷商實施備案,對進出口乳品實行安全風險評估,只有檢驗檢疫合格,方可入境。其中首次向中國出口乳品的國家和地區需向質檢總局遞交相關資料并提供相應乳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列明項目的檢測報告,若檢驗檢疫不合格,將責令進口商在三個月內銷毀,或由進口商辦理退運手續。
禁止在濕地內從事挖砂、開礦等活動
由國家林業局制定的《濕地保護管理規定》今日起正式實施。《規定》除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以外,禁止在濕地內從事挖砂、取土、開礦等活動。
《規定》共三十七條,涵蓋了濕地保護規劃、征占許可、補水、濕地恢復、有害生物防治等濕地保護必需的基本制度內容。就社會關注的工程建設征占用濕地問題,《規定》要求,工程建設應當不占或者少占濕地。確需征收或者占用的,用地單位應當依法辦理相關手續,并給予補償。 臨時占用濕地的,期限不得超過2年;臨時占用期限屆滿,占用單位應當對所占濕地進行生態修復。
《規定》還明確指出,除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以外,在濕地內禁止從事下列活動:開(圍)墾濕地,放牧、捕撈;填埋、排干濕地或者擅自改變濕地用途;取用或者截斷濕地水源;挖砂、取土、開礦;排放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魚類洄游通道,采挖野生植物或者獵捕野生動物;引進外來物種;其它破壞濕地及其生態功能的活動。
《規定》還提出,國家對濕地實行保護優先、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林業主管部門可以采取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濕地多用途管理區等方式,健全濕地保護體系,完善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加強濕地保護。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開展濕地保護執法活動,對破壞濕地的違法行為依法予以處理。(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