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復旦大學2010級碩士研究生黃洋經搶救無效,于4月16日15:23在附屬中山醫院去世。27歲的實習醫生林某成為這起投毒案的嫌疑人,目前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昨天,經過黃洋父母的同意,警方對黃洋開始尸檢,另外,網上流傳有ID為“誅姜成”人士詢問N-亞硝基二甲胺相關問題,推測林某投毒可能誤傷黃洋,但被證實寢室中并未有叫姜成的同學。
【嫌疑人】微博隱約提起黃洋
有認識林某的同學透露,林某平時性格挺好,愛打籃球,與受害者沒有公開矛盾,還擔任過學生會副主席。大學同學說他成績優秀、陽光熱情,中學室友說他樂于助人、有些靦腆;他在微博上自我介紹“一直在認識自己,需要學習向日葵的單純”。
林某本科就讀于中山大學醫學院,碩士研究生保送復旦大學醫學院,學習的是醫學影像專業。案發前在中山醫院超聲診斷科實習。在中山大學學習期間,林某曾參與一項病理研究課題,內容是測試一種中藥制劑的小鼠毒性實驗,而這種中藥制劑其主要功用正是作用于肝細胞。
記者通過線索查到林某的微博,去年11月27日的一條微博尤其引人關注。其中提道:“上海的冬夜,開著電腦,在小臺燈的光照下,看著各種圖文,聽著電腦的沙沙聲,還有黃屌絲的呼嚕聲,頭腦里偶爾閃過各種念頭,隨即如云煙隨風飄散。”該微博中提及的“黃屌絲”,被很多人猜測極有可能就是被害人黃洋。
記者留心到,黃洋毒發入院后,林某在微博上并沒有記錄這件事。他最后一條微博發于4月8日,充滿了對醫生這個行業的困惑:“有時候挺痛恨這個行業的,名義上叫做醫生,但是面對病人,尤其面對那些急切想從這里解決困惑的病人,幫忙總不能幫到底,好比帶一個問路者走了一段路,然后跟他說,你找別人幫忙吧。”
【疑問】 投毒物從哪兒來?
據記者多方調查,基本確定導致黃洋死亡的有毒化合物是N-亞硝基二甲胺,是一種無味黃色液體,人的皮膚、眼睛接觸該物質,吸入或者吃進該物質都有害,會引起肝腎損害,甚至死亡。
有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20號樓的學生表示,嫌疑人在中山醫院超聲科實習,超聲科不接觸這種化學品,林某也沒機會接觸醫院的實驗室。
有學生表示,N-亞硝基二甲胺在復旦大學的實驗室可能有存貨,但老師會監管取用。然而,假如分多次適量偷取,也很難被發現。
記者聯系網上銷售化學品公司,被告知購買N-亞硝基二甲胺不需要任何證件。綜合東方早報、新聞晨報
■ 又見同室操戈
舍友打游戲未及時開門
大學生水果刀刺死同學
警方初步調查,前晚9點多,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2010級自動化專業學生袁某(男,24歲,泗陽縣人)在宿舍內玩LOL電腦游戲,遇到宿舍蔣某(男,24歲,丹陽人)因未帶鑰匙敲門,袁某未及時開門,雙方為此發生口角,并發生肢體沖突。沖突過程中,袁某拿起書柜上的一把水果刀捅到蔣某胸部,蔣某送到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查之中。揚子晚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