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山萬人坑遺址石碑
今年清明節期間,幾位日本人前往山東濟南市一個廠區,在向一處印證日本侵華劣跡的抗日軍民“萬人坑”遺址懺悔哀悼時,卻發現遺址紀念碑竟不翼而飛。幾天后,這塊碑又被悄然放回原處。有職工透露,紀念碑暫時“失蹤”的原因,或因“太礙眼”影響土地轉手。盡管相關部門回應稱,琵琶山萬人坑遺址所在的土地并未確定將用于商業開發,但長期以來,這座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遺址一直處于無專人保護的狀態。
紀念碑不翼而飛
近日,濟南市民張光明(化名)向濟南市有關部門反映,他發現曾工作過的原濟南試驗機廠大院內的“萬人坑”紀念碑竟不翼而飛。清明節期間,有廠內員工見到十幾位日本人前來“萬人坑”遺址祭奠,卻沒有找到多年來一直安放于此的石碑。
4月10日上午,記者在“萬人坑”遺址所在的原濟南試驗機廠看到,幾棟辦公樓和生產車間矗立在零碎的綠地間,大院北側辦公樓旁一塊小空地上立著一座高不足1米、面積不到兩平方米的黑色小石碑,正反兩面均寫著“琵琶山萬人坑遺址”,碑旁有新土翻動的痕跡和燒過的殘香。張光明說,這正是幾日前消失不見的石碑。
在院內南側一處斜坡上,還有一塊大約5平方米的大石碑,正面寫著“琵琶山萬人坑遺址”以及數百字對“萬人坑”的介紹。碑文顯示,這一石碑由原濟南試驗機廠全體職工于1990年12月19日立下,新中國成立后這里曾挖掘出746具完整尸骨,“其零散及未及掘得者當更多于此數”。碑文還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國難毋忘痛史當記”等字句,提醒人們牢記殉國志士,勿忘國難家恥。
多年來,這座“萬人坑”已經成為國人祭奠同胞、日本人懺悔罪行的重要歷史遺跡。曾在濟南市試驗機廠工作過35年的張光明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幾乎每年清明節期間都有日本人過來燒香鞠躬,最多的時候一次來30多個,最少的時候也有十幾個人。”
職工稱影響土地轉手
遺址紀念碑為何會不翼而飛?廠區保衛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職工說,有人故意搬走了這塊小紀念碑,因為這塊土地即將轉讓出去用于開發,“小紀念碑放在這里太礙眼了,影響了土地轉手和價錢。”
據了解,2003年,濟南試驗機廠被北京一家企業收購,后更名為濟南時代試金集團。負責原濟南試驗機廠這處廠區保衛和行政管理的杜勇剛告訴記者,原濟南試驗機廠的生產車間已搬往濟南市長清區,“萬人坑”遺址所在的廠區現租賃給其他企業生產或辦公。最近幾年確實有北京、浙江溫州等地的企業前來洽談廠區轉讓事宜,但均因價格、位置等問題沒有談妥。“有的企業只肯出價2.1億元,我們都覺得太低了。”杜勇剛說。
遺址平時基本沒人管
但濟南市規劃局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原濟南試驗機廠院內的這塊土地在2003年之前為劃撥用地,當年外地一家企業重組濟南試驗機廠后土地變更為出讓用地,土地性質為工業用地。
這位負責人說:“按照濟南市的大規劃,工業企業要逐步退出市區范圍,濟南試驗機廠也是如此,但截至目前并沒有針對這塊地的新規劃,我們也沒有接到任何單位關于辦理這宗土地規劃審批的申請。”
盡管琵琶山萬人坑遺址所在的這宗土地并未確定將用于商業開發,但據原濟南試驗機廠部分職工和附近群眾反映,這處遺址的保護現狀也令人擔憂,因為不知道哪個部門或哪家單位為這處遺址的維護承擔具體責任。“平時這里基本沒人管,都是企業職工自發地維護紀念碑附近的環境,臟了就打掃一下。”張光明說。
據新華社
■背景資料
《中華文史資料文庫》記載:“萬人坑”位于濟南市西郊琵琶山下正南,東西長42米,南北寬40米,占地面積1680平方米。日本侵略軍侵占濟南后,于1940年秋,強迫濟南人民在西郊琵琶山下,挖坑造墻,修筑堡壘。自1940年冬至1945年秋,日本侵略軍在琵琶山下無數次殘暴屠殺我抗日軍民,有的被當作練習射擊的靶子,有的被當作拼殺刺刀的對象,有的被澆上煤油燒死,有的被活埋……因此被群眾稱為“萬人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