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后,新一輪省部級人事調整全面展開,涉及多個中央部委和地方黨政高官。在此次調整中,多位中央部委負責人到地方擔任黨政“一把手”,也有部分地方高官赴京出任中央部委的負責人。中央與地方間高官的頻繁交流互動,成為此次人事調整的亮點。
省部級官員多為高學歷
3月19日,青海、寧夏的“一把手”換帥,駱惠寧接替強衛任青海省委書記,李建華接任張毅任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
同日,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接替姜大明任山東省委副書記,在此前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姜大明出任國土資源部部長。“65后”西藏自治區副主席秦宜智調任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青海和寧夏方面,郝鵬接替駱惠寧任青海省委副書記,劉慧接替王正偉任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
新到地方任職的4位高官年齡都不到60歲,駱惠寧、李建華均是1954年出生,同為59歲,郭樹清57歲,而1965年出生的秦宜智最為年輕,僅有48歲。4人均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其中駱惠寧為經濟學博士,郭樹清為法學博士。
西部艱苦地區干部獲提拔
全國“兩會”期間,11名地方黨政主要領導獲任新職。張慶黎、蘇榮、盧展工、王正偉、馬飚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吉炳軒、向巴平措、艾力更·依明巴海當選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周強獲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姜大明擔任國土資源部部長,李斌出任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王正偉兼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
10省(區、市)黨政主要領導獲任新職后,至少有11個省級主要領導職務將有人事調整,涉及河北、黑龍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廣西、西藏、寧夏、新疆等,令人關注。
由于眾多地方官員和中央部委領導躋身國家領導人,近期將有十幾個省份的黨政負責人調整,一些省長升任省委書記,部分中央部門負責人也到地方,形成新的地方官員格局。
全國“兩會”期間的人事調整后,山東、黑龍江、寧夏、青海、西藏等省區以及眾多中央部委人事調整繼續進行。1965年出生的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秦宜智,19日調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過去十年,出自艱苦地區的干部屢獲提拔。
曾經擔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的張慶黎,當選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成為新一屆政協領導班子中的核心成員之一。他已經是過往五任西藏黨委書記之中產生的第四位國家領導人,足見中央對有西藏工作經歷的官員的重視。
發改委聚集4位中央委員
近日,國家發改委領導作出調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劉鶴、原電監會主席吳新雄履新發改委副主任,孫志剛不再擔任發改委副主任。此次人事調整后,素有“小國務院”之稱的國家發改委領導中有4位是十八屆中央委員,分別是主任徐紹史、副主任解振華、劉鶴和吳新雄。一個部委同時聚集4位中央委員,這在國務院組成部門中極為少見。
在新一屆國務院25個組成部門中,公安部領導中有3位中央委員,其余大部分部委只有1位中央委員,住建部和央行則暫無中央委員。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其前身是國家計劃委員會,成立于1952年。原國家計劃委員會于1998年更名為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又于2003年將原國務院體改辦和國家經貿委部分職能并入,改組為現在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目前擁有辦公廳等28個司局級業務部門,以及直屬機關黨委、審計局等相關機構,同時管理國家糧食局、國家能源局兩個副部級單位。根據201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原屬于國家計生委的“研究擬定人口發展戰略、規劃及人口政策職責”劃歸發改委,被認為國家發改委再次擴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