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的天氣舞臺上演了一出降水“大雜燴”,雨夾雪、雪、冰粒、凍雨競相出現。市氣象臺專家指出,北京出現凍雨較少見,造成的“地穿甲”對交通出行影響極大。據統計,截至昨天上午11時,122接到事故報警2000余起,早8時到9時一小時內發生三起多車追尾重大交通事故,死亡3人,包括一名僅8歲的男童。
市氣象臺昨天下午預報,后半夜,冷空氣抵達北京,帶來四級左右北風,預計今天持續5天的霧霾天氣將徹底退出京城,空氣質量轉為二級良,適合開窗通風和外出活動。
霧霾 風雪趕走重污染
“下雪了,但是顏色有點灰。”昨天的小雪讓京城空氣質量略微好轉,全市由此前的六級嚴重污染轉至五級重污染。不過,在霧霾籠罩已達四天的空氣質量下,即使污染物濃度下降也不能讓人體感覺到舒適。
市環保監測中心監測信息顯示,從昨日凌晨起,污染物擴散條件有較大改善,各監測站點PM2.5小時濃度持續下降。9時,城區站小時濃度降至150微克/立方米左右,19時,城區所有站點的空氣質量指數降至200左右,空氣質量級別為五級重污染,污染程度較前天有所減輕。
在大風的作用下,預計今天霧霾天氣將徹底告別北京,空氣質量將轉為二級良。
呼吁 凍雨預警提前一點
昨天清晨,冷空氣前鋒與北京上空暖濕氣流相互作用帶來降水,但降水形態可謂“豐富”。雨下到地面落地成冰,京城地面被一層薄冰覆蓋,也就是俗稱的“地穿甲”。
昨天,大霧和霾黃色預警一直沒有解除。市氣象臺還在8時發布了道路結冰黃色預警,“目前大部分地區已出現降水,且地表氣溫低于0℃,道路將出現結冰現象,請注意防范。”但清晨出行的上班族還是有不少摔倒的,有人自嘲“我一路溜冰溜到單位”。鄭淵潔也在微博上統計說:“路面結冰,交通事故隨處可見。我走了三公里,見到十二起機動車交通事故,非機動車滑倒也不少。”
有市民呼吁,氣象部門能否針對突如其來的凍雨天氣啟動有效應急預警,更提前一點、更廣泛一點地讓市民得知凍雨的危害、道路濕滑的嚴重程度,“也許就不會有這么多摔傷的人了。”
成因 逆溫層釀出凍雨天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介紹說,昨天北京及河北部分地區出現了一次明顯的凍雨天氣,以往,北京地區很少出現凍雨。
馬學款解釋,北京的地表溫度為0℃或低于0℃,近地層的氣溫低于0℃;在低空有暖平流,形成一個氣溫高于0℃的氣層,即“逆溫層”。此時,高空墜落的冰晶經過這層逆溫層時就會融化形成水滴,而水滴到達近地面時會被冷卻,形成過冷卻水滴(溫度到0℃以下,但仍保持液體狀態),過冷卻水滴與溫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體碰撞就會立即凍結,這就形成了凍雨。
市氣象臺專家表示,凍雨在中國南方多、北方少。貴州是全國出現凍雨最多的省份,威寧更被稱為“凍雨之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