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圖書館遇冷 七成受訪者表示不明操作流程
作為武漢市政府2012年的十件實事之一,當年12月26日,25座24小時自助圖書館在三鎮街頭正式啟用。如今,半個多月過去了,有多少人在這里借過書?上架圖書是否令讀者滿意?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來自武漢市圖書館統計數據顯示,從去年12月26日至今年1月10日,25座街頭自助圖書館共接待讀者1306人/次,流通圖書3686冊/次,每臺機器平均每天成功接待3.2位讀者(借書或還書)。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對不少市民而言,自助圖書館仍是一項有待了解的新事物。
記者目擊
網點半小時僅1人借書
前日下午6時30分,武昌水果湖步行街行人如織。記者來到步行街入口處的自助圖書館前觀察,有多位市民在館前觀望,但直到6時50分,才有一個女孩停下腳步點擊“借書”鍵。女孩姓朱,家住附近張家灣小區。
記者看到,小朱熟練地將證件貼近“讀者證識讀區”掃描并輸入密碼,從界面左側的圖書分類列表中,點擊表中的書名。只聽服務機發出“嗡嗡”的機械聲音,隨后一本《藝術欣賞概論》送了出來。
小朱介紹,此前,她要乘車去武漢圖書館借書還書。自助圖書館開通至今,已在這臺機上借了5本書,“不用再跑漢口了,更方便的是可以在各網點通還。”
然而,半小時內,小朱是唯一一位在該網點借書的讀者。記者發現,這種情況并非特例。上周,記者走訪漢口三陽路江灘、硚口公園、辛家地、循禮門等8處街頭自助圖書館,均以不同時段的半小時為單位,查看者均不超過10人。而在這些人里面,總共只有1個人借書。
原因探析
七成受訪者不明操作流程
每一臺自助圖書館可存近500本圖書供外借,還開通了無線WIFI服務,可依托武漢圖書館館藏數字資源,進行下載和閱讀服務。如此功能齊全的自助圖書館,為何沒能贏得熱情回應?
前日下午,記者在吉慶街、湖北劇院和雄楚大道歐亞達的3個自助圖書館前,分別隨機采訪了60位市民。其中,42位市民表示路過時看到過,但沒有借過,主要是因為不懂操作;有10名市民使用過;有8位中老年市民只聽說過。在雄楚大道自助圖書館前,張曉告訴記者,開館次日就拿著武漢通來借書,到了才發現卡里錢不夠,需充100元作為押金,只得作罷。
圖書不對口味,則是自助圖書館人氣不旺的另一主要原因。走訪中,一半以上市民表示,書目比較雜,建議增加文學、社科類經典圖書量。據悉,目前借閱最多的是文學類書籍。
“老百姓對其了解有個過程。即使是在深圳、東莞這些自助圖書館運行比較成熟的城市,也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武漢市文化局副局長朱進說,對自助圖書館暫時人氣不足有心理準備。
在朱進看來,建自助圖書館并不僅僅是把圖書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就完了,而是應該以自助圖書館為平臺,圍繞某一社會熱點,為市民推介甚至配制書單,開展各類主題式薦書、讀書活動,由此引發老百姓的閱讀興趣和需求,讓他們真正看書、愛書。
應對策略
進社區普及操作方法
“自助圖書館工作正處于摸索階段,”武漢市圖書館副館長張穎指出,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宣傳推廣工作,讓更多市民了解,尤其是中老年人。
據悉,武漢圖書館即將培訓一批服務推廣人員,進社區講解其功能和用途。
“一旦市民會用自助圖書館了,來借書的人就會多起來。”以查找心儀書目為例,張館長支招,“機器檢索屏有一項檢索功能,點擊想借閱的圖書類別,屏幕上立馬就會顯示出可供借閱的書目清單。”
工作人員還透露,將根據各館借閱數據,適時調整圖書資源。比如,市民之家附近的自助圖書館,其借閱人群主要是在那里工作的公務人員,圖書館將增加政策類、法律類圖書比例;三陽路江灘自助圖書館,周圍鍛煉的老年朋友比較多,會適當增加保健養生和廚藝類圖書比例;在一些中小學周圍的自助圖書館,則會適當增加教育教輔類圖書。“圖書數量達到一定程度,規模效應就會產生。”朱進說。據悉,武漢市今年還將新建25座自助圖書館。(楚天都市報訊 記者劉光明寶 汪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