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現在要讓這個‘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1月5日,在中國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鏗鏘有力地告誡與會人員。
此次會議,專題研究《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的意見》和《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并就下一步醫改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與歷次會議不同的是,會前,李克強抽出50分鐘時間,專門聽取了來自最基層的18位“最美鄉村醫生”困難情況的介紹和建議,并將其中的3位代表與北京友誼醫院、朝陽醫院兩個公立醫院醫改試點單位的院長一并請到會場,與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共同商討這兩份事關億萬人民健康福祉的綱領性“文件”。按照李克強的表述,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關系到人民的健康,也關系到居民的消費,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因而要充分聽取和尊重基層的聲音。
醫改目標是讓人民群眾普惠改革紅利
在先后聽取了“最美鄉村醫生”、公立醫院醫改試點單位院長以及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部分成員有關困難、經驗和情況的介紹后,李克強總結說:“我們說,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而現在就是要讓這個‘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激發改革這個最大的紅利,目的是要讓人民群眾普遍受到實惠。過去三年的醫改就是按照這個目標進行的,從最需要醫療幫助的廣大人民群眾著眼,去推進改革。”
李克強指出,在推動醫改中,我們把握住了“保基本,強基層”這個基本原則,把覆蓋全民的醫保作為最大抓手,幾年間就讓醫保的覆蓋面達到了13億人口,讓人民群眾普遍得到了實惠。正是全民醫保網的建立,為今天的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讓下一步醫療體制改革有了發展條件。這是此次醫改中最值得總結的經驗。
會前,李克強在與“最美鄉村醫生”座談中,將他們普遍反映的“收入低、醫療風險大、沒有養老保險、缺乏學習培訓機會”等四大困難一一記在心上,并隨即把這些“困難”帶到會上。他要求醫改辦工作人員,要深入到這些村醫所在的“最邊遠、最貧困、最艱難”的地區,“一個一個進行落實”,負責解決他們切實存在的困難。只有他們的“困難”得到解決,才能推動這一群體長年存在的問題逐步解決。
來自貴州黔西南州的鄉村醫生鐘晶會后表示:“我覺得李克強副總理真的在乎我們提的建議和困難。他讓醫改辦人員逐一落實我們的困難,讓我們深受感動。我相信這些困難會一步一步得到解決的。”
改革要著眼于釋放體制的巨大活力
北京友誼醫院、朝陽醫院兩家國務院醫改試點的公立醫院院長,分別介紹了自家試點的“醫藥分開”改革經驗:通過“藥品零差價”和“提高醫事服務費”等體制性改革,醫院沒向財政多要一份錢,便實現了“病人開銷降低、醫院及醫護人員收入提高,醫患關系得到明顯改善”這一社會經濟的良性目標。
李克強就此說:“財政對公共服務、公共產品的投入是有限的。我們之所以說改革是最大紅利,就是要在體制機制上做文章,要創新體制,建立新的機制。要向改革要利益、要效益,要通過創新體制、機制來釋放活力。只有這樣才能使改革的效果和初衷相一致。”
李克強稱贊基層公立醫院的改革是一場“創新體制的改革”。他說,過去幾年的醫改把推進基本藥物制度作為突破口,在農村、基層醫療機構進行綜合改革,使“以藥養醫”的情況在基層得到了比較大的體制上的突破。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