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中央已陸續對省級地方黨政官員進行了兩批大規模調整。截至今日,已有天津、內蒙、吉林等11省份更換黨政“一把手”。于本月17日開始的十八大后第二批省部級人事調整中,廣東、內蒙古、吉林、陜西、浙江、福建、廣西七省份更換黨委書記,吉林、山西、陜西三省代省長“走馬上任”。
此番地方高官調整,本地升遷占多數。在涉及職務變動的10名黨政一把手中,6名為省內升遷,其中王儒林、趙正永、夏寶龍三人均為省長升任書記,李小鵬、婁勤儉由本省常務副省長升任代省長,而巴音朝魯則由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任代省長。
除了本地高升的官員外,在本輪調整中兩名“空降”干部引起各界關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此前擔任中聯辦主任一職;福建省委書記尤權曾任職國務院常務副秘書長,并于剛剛閉幕的十八大上首度當選中央委員。
彭清華早年當過知青,恢復高考后入讀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后在中組部供職20年,2003年調入中聯辦工作,是中聯辦第三任主任。中聯辦全稱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前身是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是中央政府派駐香港的機構。彭清華在18日發表的卸任辭行信中,用“九年風雨路,一世香江情”來表達自己對香港的惜別之情。他還表示,“能夠親身參與‘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并為促進香港繁榮穩定貢獻綿薄之力,是我一生的榮幸?!?/p>
尤權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國民經濟管理系,留校任教期間從事宏觀經濟政策研究工作,在2006至2008年短暫出任過國家電監會主席。2000年后兩度出任國務院副秘書長一職,剛剛卸任廣東省委書記的汪洋與現任中宣部部長劉奇葆都曾經擔任過該職務。本月19日,尤權在履新時強調,福建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他還表示,作為一名新的福建人,“要盡快融入福建,奉獻福建,和福建人民一道,攻堅克難,做好工作,續寫新篇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