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社科智訊專家鄭秉文在2012年養老保障國際學術論壇上表示,以銀行存款為主的投資體制下,從2001年到2011年間的十余年間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縮水”近6000億元。他認為,投資體制改革已經成為必然選擇。
鄭秉文指出,目前中國養老基金主要有三大支柱:3580億元的企業年金、8690億元的全國社保基金和1.95萬億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截至2011年底)。其中,前兩部分資金均已實現規范的專業化市場投資運作,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卻依然在通過落后的投資體制獲得低下的收益。
鄭秉文介紹說,從世界范圍看,養老保險基金要么是購買國債,要么是采用市場化投資運作,存銀行的只有中國獨此一家。在以銀行存款為主的投資體制下,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獲得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但過去11年間,中國年均通貨膨脹率卻高達2 .47%。以此推算,養老保險基金的損失約6000億元。
“除了通脹的攤薄,養老保險基金當下支付、未來使用的特點,使其在計算損失時,還必須考慮到工資的增長。在平均工資增長率達14.1%的情況下,收益率不到2%的養老保險基金意味著廣大參保人沒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