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十八大的代表匯聚首都北京。截至昨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代表團以及中直機關代表團、中央國家機關代表團、中央企業系統代表團、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解放軍代表團、武警部隊代表團和臺灣省籍黨員代表團等38個代表團已全部向大會報到。
在這些代表中,“藍領”代表比例提高,出現了26名農民工黨員代表。代表結構的變化反映了中國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現實。
代表構成
細數十八大代表構成,基層黨員的面孔多了起來,新一代“藍領”黨員多了起來,改革開放以來入黨的黨員多了起來。
更多代表來自第一線
十八大代表中,黨員領導干部1578名,占69.5%,比十七大時降低2.1個百分點。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692名,占30.5%,比十七大時提高了2.1個百分點。其中,省(區、市)當選代表中,黨員領導干部1021名,占65.6%,比十七大時降低2.6個百分點;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535名,占34.4%,比十七大時增加51名,提高了2.6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海軍認為,提高生產工作一線代表的比例,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反映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意見和要求,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代表結構上更完善更合理。另一方面,說明中央決心擴大基層黨員在黨內事務中的作用。
“藍領”代表比例提高
工人代表數量大幅增加是十八大代表構成的一大鮮明特色。十八大工人黨員代表由十七大時的51名增加到169名,占代表總數的7.4%,比十七大時提高5.1個百分點;省區市和中央在京企業的代表中,工人黨員占10.4%,比十七大時提高了7.1個百分點。
這些工人黨員代表,既有產業工人,也有駕駛員、營業員、服務員;既有國有企業的明星工人,也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技術能手。26名農民工黨員進入十八大代表行列,第一次以群體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
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薛慶超說:“從黨誕生起,工人階級就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勇敢地擔負起歷史使命,圍繞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為推動歷史前進和社會進步發揮了主力軍作用,使鮮紅的黨旗上作為工人階級象征的鐵錘始終光彩奪目、熠熠生輝。”
基層代表多獲榮譽稱號
一個引人注目的變化是,十八大代表中,新時期入黨的黨員成為主體,表明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
注重推優,是十八大代表選舉中在結構比例上的一個突出特點。
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王京清表示,來自基層一線的代表中,97.8%獲得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全國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