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期間,一條關于“黃金”的傳聞在互聯網上迅速發酵。有微博稱,中國工商銀行出售的黃金摻假,同時還質疑國內市場上40%的金條用銥或鎢摻假。
國有商業銀行出售的金條是否造假,備受社會關注,也事關銀行業乃至國家的聲譽。對此,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疑問一:工行出售的黃金摻假了?
【回應】 工行表示原料、生產加工、售前、售中各環節都嚴控產品質量,不會摻假,每根金條都有質量證書;承諾回購
有微博稱,“有人拿著工商銀行銷售的一公斤黃金,附帶證明和發票,拿到金銀加工廠出售,經過核實,的確是工商銀行出售的,加工廠老板就收了,檢驗黃金的精確純度,必須去南京,結果一周后報告來了,該金條摻雜了‘銥’”。
“這純屬不實之言”,工行貴金屬業務部新聞發言人施旭東表示,“工行嚴格貫徹上海黃金交易所對金條質量控制的標準,品牌金條從原料入庫、生產加工、產成品出廠前及銷售各個環節都進行了嚴格的質量控制。”
據工行方面介紹,在原料環節,工行的黃金原料符合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交倉標準,并從上海黃金交易所統一出庫;
在生產加工環節,工行從上海黃金交易所指定的可提供標準金條的生產企業中選擇信譽度高、質量控制良好的大型精煉加工企業進行生產,加工企業均獲倫敦金銀市場協會“可提供標準金錠企業”合格證書,具有良好的信用標準。工行也責成加工企業對整個生產環節執行最為嚴格的質量控制;
在售前、售中環節,工行對每個批次的生產金條進行隨機抽檢,抽樣產品全部送經國家計量認證、國家審查認可、國家實驗室認可的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歷年檢測結果均符合標準。
施旭東說,工行對每一根金條都出具產品質量證書,對產品的成色、重量和品質進行保證。對已售產品,如果出現因產品成色或重量等原因引起客戶投訴,一旦投訴產品經質檢機構和工行確認為不合格產品,可根據客戶意愿,對投訴產品作換貨或退貨處理。
“工行還對已售黃金承諾回購,”施旭東說,“消費者可以在工行200多家網點辦理黃金制品回購業務。這些網點分為普通回購網點和綜合性回購網點,前者可以回購工行自有品牌的黃金制品,后者除了工行產品外,還可以回購其他企業生產的成色在Au99.0以上的實物黃金產品。綜合性回購網點目前有近100家。”
“如果一家銀行的黃金產品摻假,它敢做這樣的回購承諾嗎?”施旭東說。
疑問二:南京有檢出銀行黃金制品摻假嗎?
【回應】 檢測機構表示未發現銀行黃金制品摻假;省市消協表示未接到相關投訴
網傳檢驗出工行金條摻雜“銥”的檢測機構在南京。據記者調查,南京負責貴金屬檢測的機構分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機構,其中最權威的是隸屬于國家質檢總局的國家級貴金屬檢測機構——國家金銀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南京)。該中心檢驗室主任楊佩告訴記者,中心檢測黃金制品用的是“破壞性的辦法”,要過“三道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