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伙子郝倫因其獻血197次被譽為“獻血狀元”,也因獻血而在求職和擇偶時屢屢被拒,陷入困境與無奈。
郝倫的人生驕傲,便是他身上曾為獻血被扎過的197個針眼,在過去的15年里,他獻全血10600毫升,成分血144個治療量,如果將他所獻過的成分血換算成全血,那么在15年里,這個有些靦腆的北京男孩,累計獻血125800毫升,相當于28個成年人的全部血量。
這個曾獲頒全國無償獻血金獎的男孩,其實還有另一面令人心酸的人生。因為獻血,他曾經有近八年時間處于失業狀態,因為獻血,至今沒有女孩愿意與34歲的他交往,因為獻血,他曾遭遇奚落,遭遇不理解,一個人孤獨面對無奈與彷徨。
我知道血能救命
郝倫的身高超過一米八,頭發剪到緊貼頭皮,但說起話來卻輕聲細語。34歲的他正值壯年,惟一的娛樂卻是像北京的老人們一樣吃過飯出去遛彎;這個老“獻血狀元”今年已經參加過幾十次活動,但是說話時眼神不會直視對方,顯得很羞赧。
14歲時的家庭變故改變了郝倫的人生軌跡。他的二伯父罹患癌癥,最后一段日子一直在靠輸血維持生命。“血能救命”,這四個字刻進了郝倫的生命。
郝倫仍然非常清楚地記著他第一次獻血的時間、地點和獻血量:1997年6月21日,在北京公主墳的采血車上獻了200毫升。
就在那一天,一位心細的醫生發現了這個猶豫不決的年輕人,鼓勵他上了車。郝倫沒有想到,這一獻,就堅持了15年,12萬毫升。但當時,興奮至極的他竟然不敢把事情告訴父母,回家后把獲贈的獻血紀念幣埋在花盆里,證書就藏在床底下,睡覺時才拿出來欣賞一番。
后來,郝倫的獻血證越來越多。在1999年,21歲的他獲得了“獻血狀元”的榮譽稱號。如今,他仍然堅持每14天獻一次成分血這幾乎是獻成分血的最小間隔時間。
那些從血管里緩緩流出的血液也為他帶來了諸多的榮譽。“第四塊‘無償獻血奉獻獎金質獎章’正在申報當中。”郝倫說到這個的時候言語中透露出自豪。除了4塊金質獎章,他還獲得過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北京紅十字會頒發的“博愛獎章”等,當然,還有厚厚的一摞無償獻血證書。但他從來不敢把這些榮譽和父母分享,“他們并不贊成我這樣頻繁地獻血。”
2001年,郝倫從一次關愛艾滋病患者的活動中了解到,很多艾滋病人是因非法賣血和輸入不安全導致血液感染的。“我認為我應當多做一些事情。”2002年艾滋病宣傳日當天,郝倫找到了北京市專門負責接診艾滋病人的佑安醫院,成為一名艾滋病志愿者。
我沒有神經病
“我名字叫郝倫,但是好事極少輪到我。”郝倫說這話時,吐露出絲絲無奈。獻血、工作、婚戀,像一個解不開的結,讓郝倫的內心備受煎熬。
為了謀生,郝倫干過各種工種,在滑雪場維持秩序,在酒店裝修時管理工具,送過快遞。念了三年金融專業的夜大進入銀行后,他卻在9年前因為“業績不過關”被辭退。他至今記得自己離開時,單位領導說的那句“你對社會做了這么多貢獻,但你不能給銀行帶來效益……”
郝倫沒有想到,這次丟工作將為他帶來八年的失業時光,八年里,他應聘時,每當用人單位一了解到他生活中最大的愛好就是去血液中心和佑安醫院,聘用也就沒了下文。
但郝倫更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無私獻血,竟然在求職時遭到抨擊。他曾參加某地方衛視舉辦的求職節目,但是那期節目,所有參與者只有郝倫沒找到工作。“嘉賓一上來就說我有‘神經強迫癥’,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才去一次次獻血,像上癮一樣。”郝倫說,“聽到這句話當時感覺好像被打入地獄一樣,腦子一片空白。”
“我沒有神經病!我覺得,這不是我個人的悲劇,而是整個社會的悲哀!”郝倫說。
除卻工作原因,郝倫所熱衷的獻血公益也曾讓他在成家的路上摔過跤。今年8月有人介紹了一個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律師給郝倫,女方說別的條件都不挑,只要對方人好就行。但是對方打聽到他熱衷于獻血和公益時,交朋友的事情就黃了。“這個理由比嫌我學歷低還讓我傷心。”郝倫傷心地說。
熬過了八年失業期,熬過了嘲諷的語言,郝倫現在終于有了一份在父母眼中并不太理想的工作,在一家私營的財會公司做職員,但之前跑了大半年的外勤,現在剛剛接觸到如何處理賬目。
有失落也有期望
郝倫驚訝地發現,“參軍、見義勇為、運動會志愿者還有一個就業的政策支持。”但對于無償大量獻血者,不管是創業還是求職,卻沒有任何扶持措施。每當血庫缺血的時候,他肯定能收到血液中心打來的電話希望他們能去獻血,但血一獻完,就不再有人“記得他們”,更不要說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有一次,血液中心給了郝倫他們這些“獻血狀元”50塊錢的購物卡,郝倫媽媽談到這個事情的時候非常激動,“連回家的打車錢都不夠!”
事實上,由于現階段血液供應量難以滿足需求,各地血荒之事頻頻現于報端。即便在醫療設備更為先進的北京,今年入夏時血庫存量僅為理想標準的三分之一,醫院里也不時出現在手術前,要求病人家屬為病人獻血以維持手術的情形,在血荒季節,一些常規的外科手術也可能會被迫延遲。而病人在等血過程中,等待時間越久,風險也就越大。
郝倫曾和一位身兼獻血大使的知名藝人共同參加活動,有過非常近距離的接觸。“我們兩個人離得非常近,但是所有的鏡頭和話筒都撲向他,我們就被傻傻晾在一邊。”郝倫說,“他的獻血量絕對比不上我。但他是無償獻血大使,是名人。”
郝倫請這位明星簽名的時候,明星看到郝倫厚厚一摞獻血證的時候,很震驚。“我獻再多也比不上樹立起的榜樣力量大。”郝倫說,“要是推出幾個獻血的‘活雷鋒’,就有更多人來獻血了!”他認為,自己最大的能力只是多獻一些血,但這對于血荒的現狀無濟于事,如果能夠推出獻血的楷模,也許會帶動更多人投身獻血事業。
郝倫說,他現在有三個期望:“找個和公益不沖突的工作,組建個幸福的家,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中來。”這三樣都要圍著“獻血公益”這個核心。“我最想找一個和公益事業有關的工作,這樣就可以永遠從事公益事業了。就算經歷再多的困苦,我也不會放棄獻血!”郝倫說,“我堅信,好人會有好報的!” (據工人日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