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75.8億美元,同比下降8.7%。這是繼去年11月以來,中國吸收外資再次陷入負增長困境。
“外資持續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增長放緩,新興經濟體國家成為跨國公司戰略布局新熱點等因素,導致全球直接投資流向發生一些新的變化;從國內來看,土地供應趨緊,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等,使中國吸收外資的競爭優勢有所弱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說。
一些機構認為,在華外資已產生“制造業回流”現象。沈丹陽稱,根據商務部監測,迄今尚未發現已經在華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大規模撤出的情況。不過從中長期來看,不排除美國和一些歐盟國家的制造業減少對外投資,包括減少對華投資。
中國美國商會的最新調查顯示,76%的美資受訪企業預期2012年在華運營收入將超過2011年。歐盟商會的《商業信心調查》,也得出相似結論。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吸收外資出現負增長只是暫時現象。盡管如此,專家指出,由于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綠色環保節能的硬約束,今后中國應更加注重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效益。
變化正在悄然發生。近年來,中國利用外資更加注重優化結構和提高質量,而不是簡單關注引資規模。
與傳統制造業相比,中國高度開放的服務領域已成為吸收外資的新亮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