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氣溫快速升高,涼快的地鐵成了不少市民出行的首選。不過,天天離不開地鐵的上班族卻感到有點“扛不住”。隨著酷暑來臨,地鐵車廂強勁的空調冷風讓車廂溫度保持在24℃左右,在早晚或客流平峰時甚至更低。然而由于很多站臺的溫度挺高,“一冷一熱”的反差都在10℃左右。
■地面線路溫差感覺最為明顯
天天乘坐地鐵的上班族劉小姐每天乘坐2號線然后換乘13號線。她表示,除了上班,她出行也主要選擇地鐵。“各條線路相比,我感覺13號線的空調最冷,站臺又是敞開式的,上車和下車感覺是兩個季節。”
記者從地鐵運營部門了解到,13號線開通近10年了,運營車輛都是當年購置的,和近年新開通線路的車輛相比,溫控方式比較單一,空調只有“弱冷”和“強冷”兩檔。再加上13號線是完全的地面線路,盛夏來臨,為了保證車廂涼爽,車輛的空調統一調到“強冷”。鄰近空調出風口的乘客,可能感覺溫度較低。
與車廂的溫度相比,13號線開放式的站臺很難采取有效的降溫措施,因此,乘客感覺溫差很大。
此外,地面線路亦莊線、大興線、房山線的空調也被不少乘客認為“強勁”。近日記者現場測量發現,這些線路車廂和站臺的溫差在10℃左右。
■老線條件受限 無法精細控溫
除了地面線,老線路1號線雖然是地下線,但是車廂和站臺的溫差也很明顯。昨天上午,記者從1號線王府井站上車,只坐到國貿站就感覺有些冷。此時溫度計顯示車廂24.5℃,但是下車到國貿站站臺后,溫度顯示為32℃。
和老線路相比,近年新開通的地下線如5號線、10號線一期等的站臺都有完備的空調系統,因此車廂、站臺溫差較小,感覺比較舒適。記者了解到,1號線和2號線是老線路,當初設計時車輛和站臺都是沒有空調的。這兩年,地鐵老線路逐漸完成了車輛更新,新車的涼爽更凸顯了車廂和站臺的溫差。
■站臺改造升級 盡量縮小溫差
為了改善乘客在夏天候車時的環境,地鐵部門在2008年完成了對1、2號線站臺冷風系統的改造。雖然條件所限無法安裝空調,但是可利用大量車站頂部安裝的管道和出風口向站臺輸送冷風。
2010年,地面線八通線四惠東站安裝11臺大功率工業風扇對抗“桑拿天”。
今年入夏,北京地鐵5號線崇文門站、東單站換乘通道新安裝的空調即將投入使用,給乘客營造舒適的換乘條件。為確保東單、崇文門站的正常運營及工期要求,工程在車站公共區域內的施工作業均在每天夜間地鐵停運后實施,非公共區域內的施工作業以24小時輪流施工方式進行,以保證空調系統在暑期投入使用。
■未來新建地鐵 站臺全裝空調
地鐵運營部門表示,北京地鐵線路各自的條件和設計差異不小,運營部門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改善乘客的乘車環境。但是,目前地鐵客流極大,乘客們對車廂溫度的要求可謂“眾口難調”,地鐵運營部門也是比較為難。
記者通過地鐵公司服務熱線了解到,地鐵地下線,首班車至7時、21時至末班車,車廂內溫度達到26℃時空調自動開啟;7時至21時,車廂內溫度達到24℃時空調自動開啟。地鐵地面線,車廂內溫度達到24℃時空調自動開啟。機場線車廂內溫度達到26℃時空調自動開啟。出風量統一設定為最大風量。
記者從市規劃部門了解到,未來北京新建地鐵站臺都要設空調,提高空氣品質和溫度舒適性,改善乘車環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