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小組展示之前試驗失敗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左)和現在新研制的固體火箭發動機。 黎旭陽攝
半年前,靠著自籌資金,廣州4名“90后”大學生研制出國內民間第一枚運載火箭,然而受資金以及試驗條件的限制,4名大學生首次真正意義上的火箭發射實驗失敗。大家或許還記得這幾名大學生實驗失敗后的失望神情。不過,日前他們又興奮地告訴記者,時隔半年,他們已經制造出目前國內民間最大也是最先進的運載火箭,它能將1公斤重的小衛星或儀器送入2萬米的高空,其航電設備能靈敏感應10厘米的細微位移。
企業捐10萬元造箭
火箭小組的核心人員胡振宇告訴記者,去年底火箭發射失敗之后,他們曾一度因資金困難想打退堂鼓?!暗珱]過多久,竟有一家家電企業主動聯系上我們,表示愿意提供贊助?!北疽汛蛩愀鞅紪|西的胡振宇、羅澍一下子又來了精神。最后,這家企業贊助了他們10萬元,而且還提供精密數控車床加工,甚至代買部分實驗器材。
有了資金支持的火箭少年,干勁一下上來了。在華工附近,他們專門租用一間實驗室?!俺松险n,我們就整天待在實驗室里做實驗?!?/p>
胡振宇負責火箭發動機的燃料設計。上次發射失敗后,他們發現問題出在燃料上。找出失敗的原因之后,小胡一頭扎進了一堆化學原料當中。在實驗室的桌上,擺滿大大小小的玻璃瓶,都是火箭發動機燃料所要用到的各種材料。小胡的任務就是在不同的材料之中反復配方,反復試驗,然后找到最佳配方的燃料。
功夫不負有心人,小胡最后終于研制出了滿意的燃料。“每一次我們都要用X光機進行密度測試,最后的成品可以說已經達到理論值了,也就是燃料內部找不出任何氣泡或縫隙,密度已經達到最高值?!?/p>
新火箭所有系統雙備份
羅澍是火箭小組的另一名核心成員,主要負責火箭的航電系統與監控系統的設計。最讓他感到自豪的是新火箭先進的航電與監控系統。“在國內業余火箭探空項目中,這絕對是最先進的。”羅澍告訴記者,新火箭所有的系統都是雙備份的,雙備份意味著萬無一失?!凹词闺娫淳€在發射過程中發生了短路,也可以通過備份線路轉過彎進行操作。”“新火箭配備了航天級的CPU,它可以精確操作火箭在飛行當中的航向姿態,GPS慣性組合定位……”羅澍一口氣說出一大串專業詞匯,見記者有點不明白,他打了一個比方,“簡單說就是系統能精確監測火箭的任何一個細微動作,火箭只要位移了10厘米,我們都可以監控到。”
手機成數據控制臺
另外一個讓火箭小組滿意的成果,是他們自己設計的“試車數據采集系統”。通過兩個手指大小的采集芯片,就能將火箭內部的壓力、外殼的溫度,全部采集到通過藍牙連接的手機上,所有數據都會在手機上顯示出來?!罢嬲幕鸺刂婆_,一個大房子都裝不下,我們的控制臺能塞進口袋里,取出來就能立即實施發謝了。”不過,小胡也告訴記者,他們這個控制臺只能控制10公里范圍內的數據,而真火箭的控制范圍是幾萬公里。
至今為止,小胡他們已經做了4次發動機測試,試驗數據令人滿意。按照他們的計劃,月底將會進行一次發射測試,如果一切順利,真正的發射實驗就會進行。
?。〒稄V州日報》報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