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起,我省11個省轄市58個監測點開始發布包括PM2.5在內的6項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成為我國第一個按照新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實現全省所有省轄市全覆蓋省份,比國家要求的時間提前3年半,創造了各省市之最。
“太原市桃園監測點,92微克;大同市紅旗廣場監測點,47微克;陽泉市平坦監測點,150微克;長治市審計局監測點,107微克;臨汾市監測站監測點,86微克……”6月5日上午,記者在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看到,隨著工作人員點擊鼠標,電子顯示屏上逐一顯示出當天11時PM2.5(細顆粒物)每立方米1小時平均值的監測數據。
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董軼茹告訴記者:“PM2.5是引起灰霾天氣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我省采暖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可直接進入支氣管,引發哮喘、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今年2月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基本監測項目中,在原來由自動監測點位所監測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可吸入顆粒物)3項增加到6項,即:增加了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記者 張雋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