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改革攻堅·求解“五件困難事” :中國繪就新一輪扶貧“路線圖”
按照新標準全面推進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是今后一個時期中國扶貧工作的主攻方向
扶貧攻堅主戰場
在武陵山區看山鄉新變。左圖:湖北省建始縣旅游業帶動當地生態經濟起步,曾外出打工的王傳斌返鄉搞起了水上綠色養殖。右圖:湖北省利川市騰龍洞旁地寨子里,山妹子唱起原生態民歌。 楊發維 文林 攝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力推進扶貧開發,扶貧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扶貧開發已進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但扶貧對象規模依然很大,特別是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扶貧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根據2011年發布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未來10年,11個連片特困地區(包括六盤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滇西邊境山區、大興安嶺南麓山區、燕山—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大別山區、羅霄山區)和西藏、四省(四川、云南、甘肅、青海)藏區、新疆南疆三地州將是扶貧開發的主戰場。
今年兩會記者會上,溫家寶總理表示,“按照新的標準全面推進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將成為今年政府要做好的第4件難事。集中連片扶貧繪制出全新扶貧“路線圖”。
武陵山成為首個攻堅試點
5月25日下午,武陵山深處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梳頭溪村,細雨濛濛,一輩子沒邁出過大山的村民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溫家寶總理到村民家中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此行他是為了調研扶貧開發問題而來。
村民向德靠對總理說,現在種糧有直補,看病能報銷,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家里種茶一年收入4000元,但花錢有些緊張。65歲的村民彭武坤說,他們一家靠編竹筐每年收入2000多元,就怕生大病。79歲的楊老漢是村里最困難的老鄉,患有風濕病,獨自一人生活,靠養老金和孩子們的貼補過日子。
梳頭溪村是一個有著200戶土家族的小村寨,轄8個村民小組,1080人,2010年人均純收入僅1501元,貧困程度深。而這樣的情況,在整個武陵山深處十分普遍。因此,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將武陵山片區劃定為11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之一。
該片區包括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省市交界地區的11個地(市、州)、71個縣(市、區),國土總面積為17.18萬平方公里。71個縣中有4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11個集中連片特困區中,武陵山片區是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于一體,跨省交界面大、少數民族聚集多、貧困人口分布廣的連片特困地區。
為積累以跨省片區為單元組織大規模扶貧攻堅的經驗和方法,中央決定在武陵山片區率先開展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2011年11月15日,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正式啟動。按照國務院批復的《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武陵山片區將著力解決瓶頸制約和突出矛盾,加快連片特困地區發展和脫貧致富步伐,為全國扶貧攻堅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繼武陵山片區規劃之后,目前11個片區中還有烏蒙山片區、秦巴山片區的區域發展規劃正式啟動,其余片區也將在2012年底前完成規劃制定,采取分期分批推進的方式實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