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援建的紫荊中學
對于香港方面參與援建的綿陽紫荊民族中學(下稱“紫荊中學”)被拆一事,綿陽有關官員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是萬達綿陽公司“擅自拆除”的,綿陽方面已經通報萬達集團,作出嚴厲的批評,萬達也作了深刻的檢討,而相關部門也正在研究對萬達綿陽公司的處罰措施。
省市規劃不協調致中學困境?
綿陽市投資促進局投資四科科長李澤全程參與了萬達綿陽項目的招商引資過程。他向本報記者介紹說,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出生在綿陽,有回報家鄉的情結,否則不會在綿陽投資。
2009年10月,綿陽市政府與萬達集團簽訂框架協議。萬達集團擬投資60億元參與綿陽市涪城區南河片區舊城改造,開發建設包括百貨、酒店、餐飲、娛樂、住宅等綜合業態的綿陽萬達廣場。此項投資占地218.2畝。
不過,這一計劃被放棄。“其實,萬達非常看重南河片區,但是當地老百姓訴求過高,經過拆遷摸底匯總,拆遷要價需29億元,萬達是永遠不會愿意的。”李澤介紹說,2010年三四月份,萬達最終決定放棄南河片區的項目,并有撤退的打算。
李澤表示,在這個時候,綿陽師范學院西校區要搬遷,面臨資產處置的問題,而其新校區的建設資金不夠,萬達在綿陽城區多個地塊中挑選,最后看上了這一地塊。目前記者尚不清楚,是萬達自選這個地塊,還是綿陽市方面積極游說在此投資。
2010年8月8日,綿陽市政府和萬達集團最終正式簽訂了項目合作協議。李澤說,這個項目萬達投資30億~40億元,占地106畝,其中包括綿陽師范學院80余畝,以及建設銀行和郵政等家屬區,另外還有紫荊中學。萬達以5.33億元獲得這一土地,并于2011年4月開建。
李澤稱,紫荊中學是1993年綿陽執行省上的決定,為支援阿壩藏族羌族學生就學,由綿陽市財政出資建立起來的。當時在原綿陽市屬院校綿陽教育學院內劃撥6.88畝土地修建一棟教學樓和宿舍,其有效使用面積只有4畝多,除此之外,紫荊中學主要是借用教育學院的教學和生活設施。
隨后的變遷則是綿陽教育學院被省屬院校綿陽師范學院合并成為其西校區,資產便成為省屬資產,綿陽地方無法管理,綿陽師范學院搬遷也屬于災后重建。李澤認為,綿陽師范學院搬遷后,依托它的紫荊中學土地狹小,原地重建無法支撐,這存在四川省和綿陽市在重建規劃上的不協調。此前主要在應付抗震救災和人員安置,重建規劃論證不充分,有瑕疵。
綿陽市規劃局總規劃師何林泰此前一天向本報記者表示,“2008~2009年,主要是抗震救災、居民安置,紫荊中學當時被震毀沒有教學樓,香港方面有意支持把教學樓建起來,臨時應急。而2009年底到2010年,對全市災后重建的學校和整個公共設施重建進行了研究。”
何林泰解釋這其中的緣由,“(援建)應該是屬于應急,當時學生沒有教學樓,而(科教創意區)作為城市新區,配套還不完善,我們真正啟動了災后重建,把它納入,政府(在園區)也啟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等配套建設。”
屬企業“擅自拆除”?
事實上,在萬達項目從南河片區移師師院片區時,正值紫荊中學教學樓重建竣工交付使用。而其后紫荊中學和綿陽師范學院將變身萬達廣場的系列變故,作為捐資方的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下稱“香港教聯會”)和香港特區政府并不知情。
幾經溝通,2011年11月底,香港教聯會與綿陽市政府簽署了備忘錄。綿陽市政府決定,在綿陽市教育園區內征地65.5畝,投資7000萬元,異地重建紫荊中學。學校建成后作為港方援建的災后重建項目性質不變,校名不變。不過,另一捐款方香港特區政府不同意搬遷。
按照李澤的解釋,綿陽市政府積極爭取香港發展局的支持,香港發展局5月7日還派員過來協商,原計劃24日還會過來協商,綿陽市政府也承諾暫時不拆除教學樓。另外一方面,由于香港特區政府不同意,“綿陽市政府多次到北京與萬達集團協商,希望不要拆除教學樓。”李澤介紹說。
然而,紫荊中學的教學樓在5月19日晚開始拆除。李澤表示,在此之前,政府對拆除教學樓之事并不知情,是萬達綿陽公司“擅自拆除”的,企業也沒有事前向政府部門通報。而綿陽市委宣傳部21日發布的通稿稱,“由于綿陽雨情不斷,原紫荊中學空置的教學樓臨近施工基坑,已發生嚴重傾斜,危及人員安全,教學樓已于5月19日晚拆除。”
對于萬達公司此舉,李澤表示,綿陽方面已經通報萬達總公司,做出嚴厲的批評,萬達也作了深刻的檢討,綿陽市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對萬達綿陽公司的處罰措施。李澤還表示,這一地塊“錢雖然付了,但是手續還未辦,沒有過戶。”對于這些問題,萬達綿陽公司拒絕了本報記者的采訪要求。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