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永康市向社會公示當地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人員的自查結果,成為輿論焦點。記者發現,其中教育系統是“重災區”,學校在人員編制上虛報虛領工資是造成“吃空餉”的主要原因。
工資被學校冒領
5月3日,浙江金華市下屬的縣級市永康市公布了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在編不在崗”人員名單,記者發現人員集中在當地交通局、教育局等,其中教育系統占88名。
一些機關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較為混亂,尤其是學校在人員編制上虛報虛領工資是造成“吃空餉”的主因。
此次查出的人員中有一位初中教師,他27歲時請假,一請就是23年,多年來財政一直給他發工資。
相關學校負責人解釋,上世紀90年代,國家發文鼓勵學校辦工廠,這名教師自辦企業去了,但身份沒有進行清理,學校一直以該教師名義領工資,“這些工資由學校統籌用于教學”。
長期“吃空餉”要開除
永康有關方面稱:“永康之前也曾搞過幾次‘在編不在崗’問題治理,但結果都不徹底。此次向社會公示自查名單,只是希望一方面能夠進一步核實已公示人的信息,另一方面引導群眾監督舉報‘漏網之魚’?!庇揽凳形N?、紀委書記藍群英說。
她說,下一步將對以病事假為借口,長期占著編制領薪水的機關單位工作人員,要辭退或開除。
■ 觀點
領導縱容“吃空餉”要加大追責
浙江浙杭律師事務所律師方志華說,所在單位“吃空餉”情節嚴重的主管領導,涉嫌玩忽職守和瀆職,應追究他們的責任并加大對他們的懲處力度。出現“吃空餉”,要么是主管領導知道而故意不追究,要么是稀里糊涂,根本不了解崗位情況。
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說,“吃空餉”暴露了各地涉及公職人員人事制度和財政制度等方面的缺陷。不少機關事業單位的相關管理制度,都是人事或財政部門的一些規范性文件,而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使得外部沒有一個好的監督渠道。
“查處‘吃空餉’,政務公開特別是公務員或公職人員的編制以及工資開支公開非常重要。”楊建華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