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11月18日電(記者訾紅旗)河南省農業廳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在實現糧食連續五年創新高的基礎上,今年河南的麥播面積比去年略有增加,達7890萬多畝,僅優質麥的面積就占70%以上。
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的糧食產量在全國的比重不是減少的,而是不斷上升的;向省外調出的糧食不是減少的,而是上升的;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下降,但農業增加值的絕對量卻持續快速增長。河南在向經濟強省跨越的過程中,立足省情,科學發展,不斷加大投入,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在結構調整中實現了糧食產量連創新高,工業總量不斷擴大,經濟實力日益增強,成功走出了一條不以犧牲農業為代價的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道路。”
據了解,1984年河南夏糧首次突破300億斤,從1984年到1996年,夏糧增產100億斤,從300億斤躍上了400億斤的大臺階,用了12年的時間;從1996年到2004年,夏糧又增產100億斤,從400億斤躍上500億斤的大臺階,用了8年時間;從2004年到2008年,河南夏糧再次增產100億斤,從500億斤躍上600億斤的大臺階,只用了4年時間。這三個100億斤的跨越,分別用了12年、8年、4年,時間跨度的不斷縮短,充分說明了河南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始終把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放在首位。
在農業結構調整中,河南始終把糧食生產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多次召開不同形式的會議專題研究糧食生產問題,采取了一系列促進糧食生產的得力措施。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還建立了糧食生產聯席會議、領導聯系點、專家指導、督導檢查、輿論宣傳等五項制度,使全省上下形成了重視糧食生產、抓好糧食生產的共識。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情況下,河南認真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好基本耕地,注意合理用地、節約用地、集約用地,河南已連續九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為使糧食生產取得新突破,河南狠抓農業科技推廣,實施科技入戶和種養業良種工程,力促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2007年,全省糧食良種覆蓋率達到98%,基本實現良種化。生豬、禽蛋、肉禽的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6%、78%和90%。安全、衛生、優質的畜產品比重在不斷增加,優質畜產品比重已提高到60%以上。科技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和科技成果轉化率分別達45%和40%左右。目前,河南已初步建成了豫北豫西優質強筋小麥、豫南優質弱筋小麥、豫東豫北優質專用玉米等生產基地。
為了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河南用工業化的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積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2007年,全省各類糧食加工企業達2800多家,加工能力達到3370萬噸。味精、面粉、方便面、掛面、面制速凍食品等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創出了三全、思念、蓮花、白象等一批知名品牌,建成了一批技術含量高、產業鏈條長、帶動能力強的小麥精深加工項目,開發出上百個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大大提高了糧食產業的綜合效益。據統計,目前,食品工業經濟總量居河南工業行業首位,居全國食品工業第三位,河南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第一糧食轉化加工大省、全國第一肉制品加工大省。
河南省農業廳總經濟師魏仲告訴記者,最近,河南從糧食生產的實際出發,向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核心區建設規劃綱要》,確定了糧食生產遠期目標:爭取在糧食總產1000億斤的基礎上再增加300億斤,即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實現之時,河南糧食總產至少要達到1300億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