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李全朝的父親提起兒子眼中含淚。《江淮晨報》供圖
8月31日上午,南京人質劫持事件發生第二天,南京市公安局一名霍姓工作人員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會見了家屬,他向家屬致歉并稱家屬可以申請國家賠償;事發時狙擊手一顆子彈穿透了人質李全朝的臉頰并擦傷了劫匪脖頸。醫生介紹,李全朝不會毀容,但嘴唇可能會有點歪。
警方稱受傷人質可申請賠償
8月31日11時許,記者以病人家屬的身份和家屬們進入重癥監護室,在一間辦公室里見到4個人,其中兩位是李全朝的主治醫生曹主任和卜主任,還有一名霍(音)姓男子,自稱是南京市公安局工作人員。他說:“事情發生后,市局領導非常重視,一直在全力救治。”據了解,這是事發后南京警方、醫院第一次與傷者家屬正式見面。
據曹主任介紹,病人是8月30日15時多送到江蘇省人民醫院的,手術從16時許持續到翌日零點多。卜主任說,病人的氣管已經被切掉,目前呼吸依靠機器。病人臉部部分軟組織受損,“目前能眨眼,但不能說話。牙齒脫落了幾顆,舌頭也能伸出嘴巴外面,聽力也很正常。至于什么時候能出院,還要繼續觀察。等病人完全康復后,不會毀容,不過嘴唇可能會有點歪。”
對于醫療費用等問題,霍姓男子表示:“費用我們先墊付。以后你們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一槍打中人質擦傷劫匪
“事情到底是怎么發生的?怎么會打在我女婿臉上呢?說句不該說的話,你們是不是以為我女婿是劫匪?”傷者岳父孫家銀一連提出幾個質疑。“這是誤傷。”霍姓男子說,南京市公安局在行動前,關于劫匪的身份和特征都非常了解,“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也很遺憾和痛心,向你們道歉,希望你們能諒解。”
據此前目擊者介紹和媒體報道,警方在解救人質過程中開了兩槍,開第一槍后人質受傷離開,二三十分鐘后才開了第二槍。可在與家屬交涉時,警方工作人員另有說法。
霍姓男子向家屬們描述當時場景,“李全朝是靠窗的,他雙手交叉抱在胸前,半蹲著,看起來非常害怕。劫匪在他旁邊,刀架在小女孩脖子上。當時狙擊手一槍打過來,子彈透窗而入,擊中李全朝的臉頰。子彈從李全朝臉頰穿過后,再擦傷了劫匪脖頸。”
>>觀點
嫌犯未傷害人質就開槍有些草率
8月31日,安徽公安職業學院治安系副主任張兵就此次事件處置表示,從目前所知的情況看,“這次行動過于倉促、草率了”。
“根據相關規定,我們在培訓學員時也都會告訴他們,開槍有四要素。”張兵說,判明情況、暴力犯罪、情況緊急、先行警告。根據南京人質事件目前公布的情況看,警察到達現場,了解現場所有情況,劫持人質也屬于暴力犯罪行為,“但是否情況緊急就很難說了。”
據了解,警方開槍前,犯罪嫌疑人并沒有出現傷害人質的行為,張兵認為,“談判沒有完全破裂,犯罪嫌疑人也沒有出現要傷害人質的跡象,這個時候開槍有些草率了。”
那么如果開槍,是不是一定要將犯罪嫌疑人“一槍斃命”?張兵表示:“在這種案件中,安全解救人質是首要任務,而不是要擊斃犯罪嫌疑人。但如果開槍的結果真的是人質受傷、犯罪嫌疑人只是蹭破皮,槍法就很難說得過去了。”
警方事后宣稱“兩小時解救人質”,解救人質是時間越短越好嗎?“這套處置方法是有問題的,現在看,南京警方過于倉促了。”張兵說,在解救人質過程中,談判專家應當盡量滿足犯罪嫌疑人的要求,緩和對方情緒,尋找合適的救人機會。
合肥市公安局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談判專家說,在執行任務時,談判專家是一個團隊,有主談判手和副談判手,還有資料搜集和后勤保障等,談判過程中要盡量拖延時間、搜集盡量多的資料去和犯罪嫌疑人談判,不能激怒嫌疑人。
>>對話李全朝
子彈打入左頰穿出右頸
8月31日15時許,江蘇省人民醫院醫生告知李全朝的家屬,病人已蘇醒,并拔掉了呼吸機,家屬15時30分可以進重癥監護室探望,但只能一個人進去。李全朝的家屬把機會讓給了記者。
在重癥監護室的12床,李全朝身穿一件藍色病號服躺在病床上,臉部腫脹嚴重,被幾塊紗布包裹著。醫生說,李全朝無法說話,但能聽見聲音。
記者:“我也是你安徽的老鄉,可以跟你談談嗎?我說話,是你就點頭,不是你就搖頭,好嗎?”
李全朝點頭。
記者:“你現在眼睛看得見東西嗎?”
李全朝點頭。
記者:“你是不是被子彈打傷的?”
李全朝點頭。
記者:“那子彈是從哪邊打進來的呢?”
李全朝指了指自己的左臉,又劃過臉龐,指了指自己右頸,示意子彈是從其左臉進入,從右頸處穿出。
記者:“你現在感覺怎么樣,還挺得住嗎?”
李全朝遲疑了一下,隨即無力地點了點頭。
記者:“我想告訴你,你父親讓我對你說,為了家人,一定要挺住!”
話音剛落,李全朝的身體劇烈地震動了一下,他的頭向記者方向轉了過來,透過紗布,記者第一次看到了李全朝的眼睛,隨即他用力地點了點頭。隨后,記者離開了重癥監護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