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關16日在此間公布一宗進口水產品走私大案,初步估算案值高達6.4億元,涉嫌偷逃稅款7300萬元。這是全國海關系統近年來偵辦的案值最大的一宗水產品走私案。
目前,這宗走私系列大案已立案2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0人,涉及上海、北京、寧波、廈門、深圳、廣州、杭州、溫州等地的30多家企業,有力震懾了相關地域的水產品走私犯罪。
上海海關緝私局副局長王偉建指出,這宗涉嫌低報價格水產品走私大案,不僅大量偷逃國家稅收,而且嚴重擾亂了正常的水產品進口貿易和國內市場秩序,侵犯了消費者正當權益。通過打擊走私規范相關行業和市場,不僅利國而且惠民,有助于進口水產品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去年11月,上海海關調查發現,上海口岸從事進口水產品經營的國內貨主有700余家,絕大部分為個體經營,而代理通關的進出口經營單位只有上海運籌(連際)進出口有限公司、上海魚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上海口岸的水產品進口報關代理市場事實上已被少數幾家公司壟斷。為爭奪國內客戶,這幾家公司采取“包稅”形式提供報關服務;而為了少交稅、多獲利,這幾家代理公司不惜內外勾結制作虛假發票、低報價格,最終操控了上海口岸水產品進口報關價格,成為行業性走私的幕后推手。
以珍寶蟹為例,涉嫌走私的報關公司低報進口價格幅度達20%-45%,而象拔蚌更是高達35%-60%。而2010年至2011年,上海口岸龍蝦、珍寶蟹、象拔蚌、黑蟹、鮑魚等5種水產品進口數量就達3.3萬余噸。通過低報價格走私導致國家巨額稅收流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