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故宮原本計劃7天都采取游客限流措施,每日上限為8萬人。但洶涌的游客潮打破了原計劃,10月2日、3日和4日,游客數量都突破了8萬大關。
故宮博物院新聞發言人馮乃恩表示,今年國慶期間故宮接待的游客量同比略有減少,限流仍將堅持,不提高8萬人門檻。節后故宮將總結經驗,完善限流措施,盡可能化解參觀需求與接待安全的矛盾。
網上預購尚未形成影響
今年9月,故宮推出門票網上預購,這一舉措雖然起到了分流購票的效果,但由于預購數量所占比例較少,分流效果并不明顯。以10月2日為例,當日網上預購門票數為1.3萬余張,而當日接待游客數為12.8萬人,預購人數僅超10%。
預購可以讓游客免去排隊之煩,但也不是所有游客都認可。“真不知道是方便了還是麻煩了。”2日,一個進行了預購的小型旅游團領隊在故宮檢票口說。由于這個小旅游團臨時變更人數,團內增加了幾個孩子,造成此前預購門票數額發生變化,導游需要臨時到補票口補購門票。
由于預購服務需提前5天確定人數且預售門票概不退換,因此一些人數比較靈活的小團對于預購較為謹慎。
游客情緒影響限流執行
造成故宮暫時取消限流措施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游客的情緒。2日11時,售票就已達到了8萬限流人數,但此時仍有上萬客流從端門涌入購票。如果硬性停止售票,容易引起現場混亂,存在很大安全風險。
由于當日參觀流速和周轉較快,檢票和入院后的參觀秩序正常,故宮就臨時取消了強制停止售票,改為繼續維持勻速售票和放行。直至下午3時前,排隊購票觀眾已經很少,才關閉窗口。
事實上,在今年五一首次執行限流措施時,故宮就一直頂著巨大的游客壓力。當時,沒有買到門票的游客情緒激動,圍在售票口不停拍打窗戶,“雖然明知道進去也是看后腦勺,但大老遠來一趟,不讓進去就是心里不舒服。”一名游客說。
■ 措施
檢票口有望向午門廣場前移
據悉,由于目前故宮實施由南向北的單向參觀路線,因此游客全部從午門進入,作為檢票入口的午門壓力巨大。特別是在游客激增的時段,游客進入午門門洞后非常擁擠,有一定安全隱患。
目前故宮正在考慮將午門的檢票口向午門廣場前移幾十米,設立檢票閘機。這樣,游客在檢票過后,進入午門前還有一段緩沖地帶,也可適當減輕午門門洞的壓力,方案尚處在討論中。
■ 專家建議
“階梯票價可分散故宮大客流”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張廣瑞建議,高峰時段可提高票價,人少時可降低票價。
景區的最大接待量和以門票為主的景區經營方式,是一個糾結的問題,這需要讓旅游人群和景區慢慢互相適應。“這種情況在北京尤為明顯,故宮就是一個例證。”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張廣瑞說。 他表示,“就別說旅游體驗、服務了,全然沒了旅游的意義。”10月3日,他到故宮北門觀察游客情況,人挨人排隊進出,當日故宮接待量達到11.9萬人。這種大客流下,不說服務方面,僅是游客安全和對文物的影響,故宮都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
“限流不力主要是宣傳沒到位”
雖然故宮此前公布遇到大客流時將采取限流措施,但張廣瑞認為,這些措施執行不力。他說,以擔心游客出現騷亂解釋限流措施執行不力,顯然缺乏說服力,機場、火車站達到一定容量就限流,也沒見旅客發生問題。
“近幾年故宮提出了措施,比如最高容量8萬人,但是沒說明超過8萬人會怎么樣。”張廣瑞到過不少國外的知名景區,在人多的情況下,主要采取等候和提前預約兩種辦法,“游客超量確實不能進了,要么你去其他地方,要么等待。”
故宮限流不力,主要是宣傳沒有到位,如果可以提前告知游客全天的最高接待量、當日余票情況,游客會理解的。比如在機場、火車站、賓館等地方給游客提供景點當天的預約情況,游客就不必往售票口扎堆兒了。
可通過價格杠桿調節客流
張廣瑞提出,可通過價格杠桿調節客流,“不是說‘用價格’就一定是漲價,降價也是一種辦法。”他表示,景點可摸清每天各時段游客量,根據各時段情況采取階梯票價,高峰時段提高票價,人少時可降低票價。
張廣瑞說,故宮現在最應該做的是測算一下每天各時段的游客量,以此為基礎安排游覽人數。真正測算一下故宮的最大接待量和最佳接待人數,這些數據要公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