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政府網3月9日發布的一條人事任免通知引起網友關注。
通知上,10名公務員被任命為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或副局長,另4名被任命為該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此前,兩局剛從新合并的市場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分離。
這一擁有14名副局長的單位成為“佛山最牛的局”。
從網上公開的任免信息可以看到,在佛山市,其他區許多局都擁有十余個局領導。
對此,佛山市編辦的負責人解釋說,這是實行大部制改革“過渡時期的產物”。
在佛山大部制改革中,禪城區市場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下稱“市場安全局”)是變動最多的部門,兩年內,該局經歷了合合分分。
2010年6月,該局由禪城區安監局和另6個局的市場監管部門合并成立,擁有11個副局長。合并后,原禪城區安監局局長苗晶慰擔任“市場安全局”的副局長。
今年3月15日,被媒體曝光的“11個副局長”,指的是兩個副局長(分管安監和市場監管)和9個局務委員(包括紀檢組長和副組長)。
“局務委員”是順德大部制改革中創造的一個新名詞,《公務員法》里并無此序列,這是為原各局的副局長安置去處所設,按照設計,局務委員仍是領導班子成員,享受原級別待遇。
苗說,合并后出現11名局領導“并不奇怪”,因為大局成立后,并入的新部門較多,農業局和旅游局分別調來一名“局務委員”,文化局調來兩名“局務委員”。
“就工作量而言,減少部分局務委員也可以承擔。”原市場安全局的一名工作人員稱。此外,他還認為,分工中,由一名原負責體育領域的“局務委員”管酒類和屠宰監管,“不夠專業”。
大部門的融合與“不兼容”
合并后,各條塊之間有所融合,但仍處于“各自一攤”的境地
“設計的初衷是好的,可以充分利用執法力量,資源整合。”3月27日,上述禪城區市場安全局的工作人員說,合并后,局里下設的三個執法大隊之間交流較多,加上綜合執法,領導在一起辦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成本。
不過,合并后也有現實的問題。“各執法領域都有較強的專業性,比如查安全生產的隊員,面對屠宰場的動物根本手足無措。”該工作人員說。
對此,佛山市編辦行政機構編制科科長蔡國雄也承認,合并后許多單位都有綜合執法隊,但因為行政法在執法程序上的限制以及專業不同,執法者在跨領域執法時十分不安。“綜合執法沒有相關法律的支持,真打起行政官司,政府很難贏。”
今年2月,新合并的“市場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又一分為二,分成市場監管局和安全生產監督局。
苗晶慰起草了新安全生產監督局的編制方案,暫定為一名副局長,三名“局務委員”。正局長仍由原大局正局長兼任。“領導多了,干活的人就少。我覺得一正三副就夠了。”苗說。
其余的7名副局長和局務委員留在區市場監管局。
合并之后,類似的融合與“不兼容”,也出現在其他的局。比如,現在的禪城區國土城建和水務局,由原禪城區國土資源局、水務局等局合并而成。
禪城區國土城建和水務局一位副局長說,合并后,各條塊之間有所融合,但仍處于“各自一攤”的境地。采訪中,該副局長甚至對全局現有多少個局領導都說不清。
編制數量超省初定方案
19名副局長的大局,廣東省初定的方案是“一正五副八局務”,超出了6位
一個局究竟設置幾個副局長合適?現在一個局里出現十幾名副局長又是誰定的?
大部制改革前,各局的領導編制基本是“一正三副”、“一正四副”、“一正五副”。3月28日,佛山市禪城區委組織部行政機構編制科何科長說,究竟定幾個副局長,是綜合考慮機構大小和任務量決定的,多年來,人員一般都“各司其位”。
2010年,佛山推行大部制改革。廣東省編辦提出了一個方案:將原來的領導編制變為“一正三副五局務”,“一正四副六局務”、“一正五副八局務”。因為局長往往兼任區領導,在區里辦公,局里的工作主要靠副局長和局務委員合作承擔。
“省里的方案認為局務委員是副局長的1.5倍,這樣比較好合作。”何科長說。
不過,該方案遭到佛山市、區編辦的反對,他們要求按局領導實際數量制定編制,而非先限制領導數量。“如果局領導多了幾個,你說讓誰下?誰來做這個決定?”何科長說。
最終,廣東省編辦同意了佛山當地的意見,按現有的領導編制數制定了新的編制方案,沒有撤一位官員。
所以,“很多局的編制都超過省定方案的數量。”何說,比如有19名副局長(含局務等)的大局,廣東省定的方案是“一正五副八局務”,超出了6位。
雖然沒有撤官員,但根據大部制改革要求,佛山市要盡量貼近省里提出的方案,逐步精簡超過省定方案的官員。
目前,全市局領導干部已減員一成多,主要是對超編的局進行再精簡,合乎省定方案的局并未精簡。
省定方案中的官員數量是否還可以精簡?何科長說,肯定還有減員空間,但“三定方案(定機構、定職能、定編制)”一旦確定,編制在一屆政府內就會穩定存在。
目前,佛山大部制改革的“三定方案”是2010年確定的,暫時不會改變。不過,可以預見,隨著改革深入,新方案提出后,官員數量肯定還會減少。
“廟已拆掉,下一步趕和尚”
今后通過“自然減員”,領導數量還將繼續下降。崗位空缺后,就不再保留
“副局長扎堆是大部制縮減行政機構的直接產物。”3月21日,佛山市委組織部調研科科長廖義斌說,“41個機構縮到16個,差不多三四個機構組建一個新局。副區長任局長,原來的局長、副局長成為新局的副局長和局務委員,做做加法,就知道人數不會少”。
佛山大部制改革是在順德試點成功的基礎上進行的,2010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
順德大部制改革時,曾提出“不裁撤一個人,不降一個官。”設置“局務委員”,局領導都予以保留。后來,佛山也借鑒此經驗。
這一設計初衷是為了減少改革阻力,使領導干部更容易接受改革。佛山編辦蔡國雄說,“改革的順利推進有賴兩種力量:加大動力和減少阻力。設置局務委員,使職務平穩過渡,有助于減少阻力。”
不過,因為“局務委員”這個稱呼過于生僻,各區的“局務委員”對外統稱“副局長”,“副局長”對外統稱“常務副局長”。
“這并非簡單的機構冗員問題,而是大部制改革過渡時期的做法。”蔡國雄說,從全市來看,各區的局領導職數總量比改革前減少了一成以上,主要是調離和退休,個別是由于離職。
今后通過“自然減員”,領導數量還將繼續下降。蔡國雄說,崗位空缺后,就不再保留。
不過,“目前領導數量仍然較多。”蔡國雄說,根本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通過深化政府職能轉變,以及組織人事制度等配套改革逐步優化。”但他沒有透露具體減員的目標和時間表。
佛山市人事系統的一名公務員說:“大部制合并后,領導人數肯定會逐步減少。廟已經拆掉,下一步趕和尚就容易了。”
擴大“公務員聘任制”試點
更多公務員可以通過職級的不斷提高,獲得更好的工資待遇
3月26日,廣東社會管理創新論壇在順德舉行,多位專家到會討論大部制改革。
對“一個局十幾個副局長”的現象,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表示理解,他認為:“改革一定要在現有的機構、現有的基礎上進行,否則阻力會非常大。”
蔡國雄說,要解決公務員冗員等問題,需要“繼續深化大部制改革”。
其中,人事制度方面需要創新。探索干部職級與職務分離的制度,實行工資待遇和職級掛鉤,探索建立公務員職位分類管理制度。
“這方面的改革,深圳正在搞試點。這樣,公務員不用只奔著升職務這一條窄路,更多的人可以通過職級的不斷提高,獲得更好的工資待遇。”蔡國雄說。
此外,公務員聘任制(2005年頒布的《公務員法》首次規定了公務員管理引入聘任制,目前在深圳和上海浦東開展試點)的試點范圍也需不斷擴大。蔡國雄認為,這一創新的推行,將徹底解決公務員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問題。
除了人事制度,還要推動政府管理權限向社會成熟組織轉移,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事項,“將部分審批事項外包”等。
“作為當事人,從感性上,改革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是從理性上,我們都支持改革的深化。”禪城區原規劃局一名工作人員說,“因為只有改革才能更好地解決目前的問題。”
公務員聘任制的試點范圍也需不斷擴大。這一創新的推行,將徹底解決公務員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問題。
——佛山市編辦行政機構編制科科長蔡國雄
(記者 孔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