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收地溝油的車輛出現在鄭州街頭。
閱讀提示
3月25日,《工人日報》刊發《鄭州官方收購地溝油因價低遭飯店集體抵制》一文后,立即引起輿論廣泛關注。而前天晚上發生在鄭州一家飯店的“地溝油”之爭,又像是給這篇文章增添了一個注腳。
然而,鄭州目前唯一一家獲政府許可回收地溝油的企業負責人稱,“飯店集體抵制”一說并不準確。
一項事關公眾餐桌安全的政府主導行動,一個斬斷地溝油非法經營黑鏈條的嘗試,在鄭州究竟遇到了什么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又在哪里?
現場
“正規軍”和“游擊隊”的沖突
前天夜11時,帶著“鄭州市城市垃圾經營性清掃、收集、運輸、處理服務許可證”,鄭州僑聯生物能源公司收油隊的邢付軍等5名工作人員,來到鄭州市經三路中段一家飯店南側門外,打開下水道蓋板,開始打撈地溝油。他們剛撈了一小桶,飯店后廚的兩個廚師過來阻止。
另一支打撈地溝油的隊伍也趕到這里,把邢付軍等人打撈的地溝油又倒進了下水道里。他們自稱是新鄉市衛輝輝鑫公司的回收人員。隨后,飯店所租房子的房東也來到現場,說如果邢付軍等人要撈地溝油,就要開打了。
民警趕到現場,查看了兩支回收隊伍的回收手續后表示:邢付軍等人的證件有效,輝鑫公司提供的證件已過期。
邢付軍對記者說:“原來我們曾通知過這個飯店要回收地溝油,但他們不配合回收,因為別人給這里交錢了。”
飯店廚師長蕭某說:“這不是明擺著嗎,誰給錢讓誰拉(地溝油)。飯店原來與輝鑫公司簽有合同,人家也是個能源公司……”
記者問:“輝鑫公司錢交給誰啦?”
廚師長說:“錢大部分給房東了,后廚只得很少一部分。”
房東說:“政府組織的(地溝油)打撈隊,也該給我們說一聲,國家法律法規我們肯定遵守,但不能沒個規矩,不能他們想打撈就隨意打撈。”
昨日凌晨1時,在民警協調下,各方終于離開現場。
一場風波暫時平息。那么,在這場風波的背后,鄭州的地溝油回收行業究竟情況如何呢?
企業
抵制并非“集體”,全部回收人力不夠
記者查詢得知,針對個人收購地溝油和用餐廚垃圾非法提煉食用油現象,我省今年1月實施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明確要求,各娛樂餐飲場所及機關、院校等單位應單獨收集、存放本單位產生的餐廚垃圾,并委托取得服務許可證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單位運送到指定的處理場所。
在鄭州市,第一張“城市垃圾經營性清掃、收集、運輸、處理服務許可證”發給了鄭州僑聯生物能源公司。
根據3月25日《工人日報》的報道,鄭州僑聯生物能源公司收購地溝油因價低遭飯店集體抵制。然而,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該公司董事長席克忠說: “鄭州眾多飯店集體抵制回收地溝油這個說法不夠確切。”
席克忠說,去年11月,他們公司受市城管局委托成立了一支近80人的收油隊,分成小組開車上門回收,隊員統一著裝,并劃有收集范圍。但這支隊伍人太少了,只覆蓋到主干道上的飯店。如要覆蓋市區內所有飯店,需180~200人。公司目前只能回收全市地溝油的1/5。我們正在逐步招人,問題是很多人不愿干這一行。那些私人挖地溝油的基本都是養豬場的人,有巨大的利益驅動,他們不怕臟。但我們招人就比較困難。”
談及與輝鑫公司的“爭油沖突”,席克忠說:“按照回收程序,應先給飯店做好工作,求得飯店的支持。這需要宣傳,讓飯店接受政府組織的免費回收。地溝油有個黑色產業鏈,一下子打破也不可能,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個體人員到飯店收購地溝油時,都免費幫飯店疏通下水道,這個我們也可以做到。包括給后廚打掃衛生和清運垃圾,我們也可以免費干。我們已經決定,對沒有做好工作的飯店,暫時先不打撈地溝油,一般不發生正面沖突。”
據席克忠介紹,他們回收的地溝油經加工后,生成的主要產品是生物柴油,還有公交車出租車專用燃料和有機肥料。他們公司的社會效益顯著,但經濟效益一般,利潤很低。
飯店
大多習慣于把地溝油當商品賣
記者了解到,鄭州市區每天會產生100噸以上地溝油,這些地溝油大多來自飯店和油炸食品企業。采訪發現,很多飯店并不知道《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仍習慣于把地溝油當商品出售。
昨天,記者以收購餐廚垃圾為名,和鄭州市經一路某飯店主管后廚聯系,他說:“這店剛開業,你準備每月出多少?”片刻后他又說:“電話談不方便,最好當面談談。”
另一家私房菜飯店的廚師長說:“我們給別人簽有協議,店里節省了清運垃圾的人力,后廚還能得到一定好處。”
河南華豫川飲食有限公司總經理寇先生則告訴記者:“我們還沒見到政府組織的專業收購隊。我們非常歡迎政府組織收購地溝油,這是好事啊。把地溝油和餐廚垃圾變廢為寶,既能堵死喂養泔水豬的渠道,也能防止地溝油變身食用油流向市民餐桌,我們堅決支持。”
地溝油
正規回收公司
個體回收者
加工成生物
柴油等
喂豬
變身為食用油
發揮應有價值
回流餐桌
目前,大部分地溝油都流入了非正規渠道。
專家
政府應對地溝油鏈條全程監管
地溝油處理是各個國家面臨的問題,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其他一些國家在處理地溝油問題上的做法有以下幾種:第一,高價回收,采取這種方式的國家大多有比較先進的地溝油再利用技術;第二,嚴格管理,比如德國,餐館必須與政府簽訂“泔水回收合同”,每一桶泔水都有“身份證”,從產出、回收到利用都嚴格記錄在案;第三,重罰違規者,比如美國,如果餐館亂用亂賣廢油,往往會面臨停業或關門的處罰。
河南工業大學教授汪學德說:“在目前環境下,單單成立正規收油隊,恐怕難以徹底解決地溝油問題。”
汪教授說,我們應借鑒國外的做法,加強對地溝油和餐廚垃圾從飯店到處理的全程監管,對其產生、回收、流向、處理都應建立登記、追溯體系。這樣,對生產者有約束,對回收企業也有監管,才能使公眾放心。
對于有飯店抵制回收地溝油的行為,汪教授說:“事關公眾利益,有關部門應對此制定處罰規定,用法律法規保障地溝油的回收,讓飯店不會因蠅頭小利去觸犯法律法規。鄭州市至今還沒有出臺這方面的配套措施,遇到阻礙也是必然的。”
政府
正在考察另兩家回收單位
鄭州市城管局宋副局長告訴記者:“鄭州市已委托鄭州僑聯生物能源公司組建了清掏地溝油的臨時隊伍,對每人的清掏數量均登記造冊,建立了地溝油的來去臺賬。對地溝油進行統一收集和處理的過程中,部分飯店因利益原因配合不夠。對抵制回收的飯店,我們將先行教育,仍不配合的將聯合工商、公安等部門進行處罰。”
有些人提出,為提高飯店的積極性,可向飯店付費收購地溝油和餐廚垃圾。宋副局長說,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產生垃圾的應該向清理垃圾的付費,政府不可能對產生餐廚垃圾的單位進行補貼。
鑒于鄭州僑聯生物能源公司回收人員短缺,宋副局長說:“我們正考察另兩家單位,原則上有實力的單位也可組織回收,回收后的地溝油均可送到有處置能力的廠家做無害化處理。
宋副局長最后表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明確規定,禁止將廢棄食用油脂作為食用油脂進行生產、銷售或者使用。違反規定的由有關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和工具、設備,并處以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責任。隨著對地溝油和餐廚垃圾處理項目的推進,鄭州市將逐步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法規,使地溝油和餐廚垃圾的回收、運輸和利用制度化、規范化。(記者 張弢 文 記者 平偉 杜小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