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雙休日,一年一度的國家公務員筆試在全國同時開考。昨天進行的是公共科目筆試,早上7點半,氣溫偏涼,南京林業大學內,有人戴著羽絨服帽子跺著腳緊張地翻看著復習材料,有人抱著熱水杯站在分布圖前忙著找自己即將進入的教室……他們只是一個縮影,南京(省直主考區)、無錫、徐州、揚州四個考區,有48個考點、1996個考場,趕考的有59753人。這是江蘇省的情況,如果將目光投向全國,參加角逐的隊伍堪稱“百萬雄師”。
考場鏡頭
No.1
女碩士“打醬油來了”
昨天上午8:00,離開考還有一小時,大部分考生已經在考場外面等候。人群中,兩個女孩子說說笑笑,她們是南京大學的應屆碩士。“你們復習得不錯吧?”記者好奇地問。她們立即解釋,“哪有,我們就是來打醬油的。”
林同學告訴記者,她報的是商務部的職位,招13人,最后有兩千多人報!旁邊劉同學也笑著說:“哈哈,我也報的這個職位,對手無處不在,單我們系就有5個人報了。”
林同學說,國考也是就業的一種途徑,“如果考上了更好,考不上,我還有幾個面試正在準備著。”
No.2
大齡博士臨場“抱佛腳”
8:20,記者發現有些考生站在一邊靜靜等候,有些則還在埋頭復習。南京工業大學的小王坐在臺階上,翻著輔導資料。小王說,雖然她復習了一個月,但不知道這次考試會考什么內容,因此有些緊張。
另一邊,一個男生哈欠連天。這名來自南京財經大學的本科生小李告訴記者,他是第一次參加公務員考試,早就聽說國考比較難,所以他的重點是放在明年的省考上,“也不知道是因為緊張還是興奮,竟然折騰到凌晨一兩點才睡著。”
穿著米黃色夾克的一名大齡考生也在看資料。“感覺比考博士還要緊張,”今年已經38歲的他,是南京一所高校的化學專業博士,“我以前工作過,后來又辭職讀博。為了穩定,我今年也想試試國考。”
No.3
國考達人第13次趕考
在南京林業大學的考點,記者遇到了一位從安徽趕來的“考試達人”。他已經是第13次參加公務員的考試了。
這名考生叫王琪,他十分自信,一開口就語出驚人:“我這是第13次參加筆試,其中前面有10次進了面試。”
王琪說,他現在安徽工作,今年報考的財政部駐江蘇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的一個崗位,“前面12次的失敗,讓我積累了更多經驗。”王琪坦言,“一開始功利心非常重,但之后覺得考試的過程也是一種美好的享受,我這次希望能夠有很好的結果。”
No.4
老婆趕考,老公“作陪”
8:40,考生陸續進入考場,警戒線拉了起來。這個時候,一對30歲左右的男女還在整理文具。
記者上前打聽,原來他們是一對夫妻,從金湖趕來。這已經是他們夫妻倆第二次參加公務員考試了,“我們原來都是事業單位的。去年,我陪她,結果我自己考上了,她落榜了。其實,我原先在事業單位年收入有10萬的,結果現在當了公務員,只能拿5萬。今年,她還要考,又把我拉上了。”丈夫坦言,他是新錄用的公務員,就是考上了也沒用,但為了給妻子打氣,他又再次走上考場。
畫外音
今年確認參加公務員筆試的考生有133萬人,昨天全國近97萬人同時走進考場,競爭約1.8萬個職位,平均競爭比達到53:1。2012年度國考報名熱度有所下降,有國考輔導專家認為,報名人數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各招錄機關根據職位需求,設置了更加科學合理和具體的資格條件,報考人員必須有針對性地報考相關職位。這也說明考生就業選擇日趨多元化。
考題分析
不會微博的就out了
記者發現,微博時代,連公務員考試也流行“直播”,從早上考點外等待入場的畫面,到中午考完行測的“牢騷”,再到考完《申論》之后的解說,只要是手機能開的時刻,總有考生在上傳自己的“狀態”。
考生們反映,今年的國考試題與時事關聯緊密,比如日本地震之后的核輻射防護問題、“十二五”開局之年取得的科技成就、微博的應用、蛟龍號載人深潛成功、刑法修正案(八)等等近一年來的熱點話題都出現在行測試卷中。
“微博今年也成了考題,真讓我意外呢,微博真是無處不在啊。”不少考生對有關微博的題目,印象最深。
行測:
40頁試題hold住考生
上午9:00開考的《行政職業能力測驗》40頁的試題給了很多考生一個“下馬威”,走出考場,考生們一片“愁云慘霧”,大呼“hold不住”。網友“幸福給我力量”說:“裸考上陣,上午的行政測試結束,聽到一姐說她90題后的四十多道題沒做,都是瞎蒙填涂上去。”在南林大門口,考生小秦說:“反正全是選擇題,我就扔橡皮了,看誰順眼選誰。”
新浪教育昨天做了個“國家公務員考試難度調查”,八成考生認為國考試題偏難 ,七成行測沒做完。
昨晚,來自江蘇省人事考試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午的參考率達88%,而下午的參考率則為86%,也就是說,有2%的考生可能是因為上午的《行測》感覺考砸了,下午索性棄考。
■
華圖教育公考輔導專家介紹,今年國考常識題目與往年相比,更加包羅萬象,對理工科知識加大了考查題量,學科交叉出題的特點也很明顯。除時政類、經濟類、哲學類以及法律類等為單科命題外,其他的題目均屬交叉出題,如物理知識與生活常識結合,醫學知識與生活常識結合。理工科知識有7道題,占了總題量的近1/4之多。學科交叉出題顯示出公務員考試命題更具科學性,但無形中也增加了考試的難度。
申論:
談“道德”談“安全”
對于昨天的《申論》,記者采訪的考生中,覺得考題比較溫和的考生占了大多數。
據王同學回憶,她考的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給了好幾段材料,從地下黑加工點、瘦肉精等談到食品安全,然后還說到人性冷漠、道德滑坡,還有一個去年的熱點新聞,就是去年商人謝某自行偽造“金縷玉衣”請專家鑒定,在收了評估費后專家簽署估價24億的鑒定報告,謝某由此向銀行騙貸5億。“我印象中還看到材料里提到了南京的一個官員,就是天價煙局長周某的落馬,通過這些反映網民的監督。我覺得7000字的材料,都體現了‘道德’這一熱點。”
考生小林告訴記者,他考的是地市級以上行政執法類的題,試題中所給的材料全都是熱點新聞,比如電梯事故、地鐵追尾、游船翻沉、文物燒毀等,最后寫作的主題也很鮮明,就是圍繞“安全”,公共安全、安全意識、防災。“作文不難寫,但寫得好不容易,因為自由度太大。為了對付這個‘兇殘’的主題,我連2012都搬上了……”
■
前年的申論主題是統籌兼顧海洋保護與開發;去年是弘揚黃河精神。在連續兩年的“回避熱點”之后,今年的考試重新回歸社會熱點。社會道德重建這個問題就是當下的熱門話題。
地市級的申論首先寫當前我國民眾安全意識不足,接著是反思,然后抓住“自然災害”一詞寫,可以分析自然災害的不可抗性、突發性、特點和應對措施,分析人為災害特點和應對措施。文章要有層次,有邏輯。
試題選登
這些考題你會做嗎?
(根據考生回憶整理)
行測試題
1. 微博實時,便捷,與旅游“在路上”的狀態。微博提供“社會加媒體”平臺,用戶樂于在此交流信息,分享感受,也容易接受他人的推薦。旅游屬于體驗型服務,即時消費型產品,人們在消費前往往會別人的評價,兩者再次找到契合點。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一拍即合 搜索
B。殊途同歸 借鑒
C。不謀而合 參考
D。相輔相成 聽取
2.關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原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歐元升值
B。歐元區經濟低迷
C。巨額財政赤字
D。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不協調
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社區矯正不適用犯罪分子
B。給予外國政府官員財物可能構成犯罪
C。行賄人主動交代行賄行為的,應當減免處罰
D。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應判處死刑
4. 借助于影視改編的力量,諜戰小說近幾年在市場上 ,屢屢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也漸次進入文學研究的視野。而諜戰小說家屢獲文學大獎,更 著“諜戰小說熱”所傳遞的某種文化訴求已經參與了當下文化空間的書寫。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風生水起 象征
B. 方興未艾 預示
C. 炙手可熱 說明
D. 聲名鵲起 透露
申論一
(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
1.資料8介紹了最近社會上涌現出的先進人物事跡,某單位黨委決定編印一期《內部學習資料》,宣傳他們的事跡,號召本單位全體人員向先進人物學習。請你為這期《內部學習資料》撰寫一則“編者按”。
2.資料5中提到,某網站曾經組織網民進行了一場討論。請你根據“給定資料”,反駁“網民A”的觀點。
3.資料1中反映的問題需要妥善處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職能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領導安排你處理此事,請你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4.資料中講述了農婦劉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間發生的一段感人故事,以這個故事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申論二
(地市級以上行政執法類)
1.根據資料2,對專家們所說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釋。
2.根據資料3,談談“現代城市運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別重大火災中的具體表現。
3.資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請的觀察員,請就這些問題提出解決建議,呈送市政府有關部門參考。
4.資料5畫線部分寫道:“無論我們認為自己已變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災難與人為災難始終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結合對這句話的思考,聯系自己的經驗或感受,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