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篾窨井蓋、“紙殼”單元門,因出現在江西省最大的地震災民安置小區——瑞昌市(縣級)瑞民家園內備受質疑。近日,已有392戶居民將住房問題匯集到瑞民家園業主委員會。當地政府承認,因建設工期短,房屋“或多或少”存在質量問題,但房屋的結構安全。
建設工期被縮短
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地區發生5.7級地震,瑞昌市因位于震中附近,死亡7人,受傷300多人,倒房1000間,損房10萬余間。2006年,瑞昌市政府提出“決戰50天,確保全市災民重建戶按時入住新居”。在緊迫要求之下,地震災民安置小區瑞民家園本應10個月的工期被縮短至6個月,開發商和建筑商需趕在地震一周年來臨之際交工。
房屋建成后,質量問題逐漸顯露出來。當地政府承認,因建設工期短,房屋“或多或少”存在質量問題,但房屋的結構安全。當地一名官員直言,這在當時是政治任務,工期被縮短,對質量肯定有影響。
曾帶領業主維權的瑞民家園業委會原副主任徐維更稱,最初災民的投訴沒有形成合力,業委會統計后才發現問題普遍。今年3月9日開始,業委會在小區內貼出通知,開始統計房屋的質量問題,主要集中在:屋頂漏水,墻面滲水,地面、墻面發裂。在統計表上,短短1周時間,就有300余戶居民前來登記。此前的3年里,陸續找到業委會的災民達到400戶。近日,共有392戶居民將住房問題匯集到瑞民家園業主委員會。
居民曾多方上訪
2007年,瑞民家園有居民裝修房屋時發現,臥室的地面上有一道裂縫,從門口一直延伸到窗臺上,橫跨整個臥室。之后,不少居民反映墻面裂縫問題嚴重。2008年開始,有居民發現,小區公共設施存在問題。道路上的窨井蓋被車碾軋后,開始碎裂,露出混凝土里面的材質:不是鋼筋,是用竹篾編織而成。此后,經過幾場雨沖刷,越來越多的窨井蓋開始破裂、損壞,露出里面的竹篾。此外,瑞民小區內的132個單元門也出現“病癥”。這些門使用不久,開始變形、翹起、凹陷及掉漆。
3月23日,一位災民帶著記者探訪,不少門仍保持5年前的病態。一扇門從中裂開,可以看到門內的結構,整扇門是由兩塊薄薄的鐵皮合在一起,中間全部是蜂窩狀的硬紙板,沒有方鋼等支撐物。
據業委會的幾名負責人透露,2010年2月前后,由各個單元的業主決定,已動用承建方留在物業公司的14萬質保金,換了57個單元門。這些被換掉的鐵皮門,不久前被當成廢鐵賣掉,賣了7035元。其最初價格,按照瑞昌市建設局的介紹,每個門在2000元左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