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爾濱市道外公安分局偵破兩起特大假藥案件,涉案金額1300多萬元。假藥販子利用在配貨站購買的幾毛錢一條的藥店信息,將百余種假藥推銷到黑、吉、遼、內蒙古四個省份至少3000家藥店,牟取暴利。
假藥以“熱銷藥”為主
民警在辦案中發現,兩個團伙購銷的假藥均為常用藥品、熱銷藥品,有感康藥片、復方安芬胺烷片等。警方扣押犯罪物證時,發現50多個品種的假藥,在假藥團伙的電腦中則可查到150多個品種。
據藥監部門介紹,此類常用藥副作用小,群眾即便使用了假藥也不易覺察,而且這些藥品在藥店銷售時與正品價格一致,很難被發現。
幾毛錢信息打開市場
據介紹,銷售假藥的犯罪嫌疑人齊海波發現,雇用人員進行電話推銷。
促銷員以金輝醫藥公司等多個公司的名義進行電話推銷,由于價格便宜,這些包裹著“特價藥”外衣的假藥很快就被推銷出去。
據警方介紹,假藥團伙開設了多個虛假公司售藥,制作了假的公司印章和資質文件,賣藥時也出示給藥店,消費者看不出是否為假藥。
據警方介紹,即使在包裝等方面看不出來,因假藥的進價比市場價要低,也應能感覺出里面有問題。只要對其資質和藥品的真假進行網上核實,就會真相大白,但很多藥店都沒有這么做。
涉案藥店多在農村
記者從兩起案件的銷售明細表上看到,假藥案涉及藥店大多在城鄉接合部和農村。據分析,這些地區缺醫少藥,用藥者中很多是農民,對假藥的防范、識別能力不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