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PM2.5污染,北京準備重拳出擊:制定了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目標,到2015年,空氣中PM10和PM2.5濃度比2010年下降15%,PM2.5濃度降至每立方米60微克;出臺了治理大氣污染的8大具體措施,包括遇重污染天氣將暫停施工工地土石方作業和渣土運輸,部分企業停產、減產,市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停駛部分機動車。
目標:2020年PM2.5降至50微克/m3
按照《北京市2010-2020年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到2020年,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濃度將比2010年下降30%,PM10濃度達到每立方米80微克,PM2.5達到每立方米50微克,二氧化硫濃度降至每立方米20微克以下,臭氧超標小時數減少30%。
2020年后,改善空氣質量的步伐也不會停止。按照目前的進程,2030年本市空氣質量將達到國家即將出臺的新標準。2008年以來的研究性監測結果表明,本市PM2.5年均濃度約為每立方米70微克左右,超出即將出臺的新國標限制(年均濃度每立方米35微克)近一倍。即使在人為活動影響很小的密云水庫,PM2.5現年均濃度也在每立方米45至50微克之間。
另據介紹,截至去年,本市空氣質量已連續13年改善。
分析:外來微塵占北京PM2.5四分之一
根據北京市環保部門的監測和分析,北京空氣污染物來源主要集中在機動車排放、燃煤等8大方面。其中,由于PM2.5粒徑小、傳播遠,外來微塵對北京的影響約占PM2.5來源的24.5%。這主要是由于京津冀地區聚集了大量的水泥、鋼鐵、煉油、火電等高污染產業,僅區域年燃煤總量就超過3.5億噸。
機動車尾氣污染被列為PM2.5第二大來源。目前本市有500萬輛機動車,除直接排放碳黑會形成PM2.5外,機動車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分別占全市排放總量的58%和40%。而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通過化學反應也會形成PM2.5。
另一個對PM2.5影響較大的因素是本市建筑工地揚塵。各類揚塵飄落或遺撒至路面,經過車輛反復碾軋、攪動,形成交通揚塵,直接增加PM2.5的濃度。
此外,相對不利的地理氣象條件和低森林覆蓋率、較小的水域面積及相對集中的人類活動,都導致北京空氣污染物濃度長期超標。
八招治PM2.5
“天眼”遙測空氣質量:PM2.5監測站點增至35個左右,建立衛星遙感監測體系,形成地面和立體相結合的空氣質量監測網。
提前淘汰40萬輛老舊車:2013年提前淘汰40萬輛老舊機動車;到2015年再強制淘汰30萬輛2001年前購買的國Ⅰ標準老舊機動車;到2020年淘汰90萬輛國Ⅱ標準以下老舊機動車。2015年中心城區公交出行達50%,2020年軌道交通里程力爭達到1000公里。2016年機動車排放標準爭取與國際接軌。
消費總量消減62%:到2020年燃煤比重控制在10%以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比“十一五”末消減62%。太陽能比重達到8%。
拒絕高污染工業:禁止新建、擴建煉油、石化、水泥、鋼鐵、鑄造、建材等高污染、高耗能產業。規模以上工業項目必須入駐工業園區或產業基地。2015年前,1200家瀝青防水卷材、玻璃、陶瓷等企業退出本市,東方化工廠停產退出。到2020年,經營性水泥廠全部關停退出。
推廣奧運保潔標準:施工工地嚴控土石方作業面積,減少裸露作業面。所有道路實施機械化吸塵作業,主干道及施工工地周邊實施沖刷保潔作業,確保道路不起塵。嚴查渣土車遺撒。
增綠擴水提高自凈力:到2015年林木綠化率達57%。到2020年平原森林覆蓋率達35%。到2020年新增水域2000公頃。
重污染天部分公車停駛:完善空氣質量重污染日應急預案,加強預警。遇重污染天氣,暫停施工工地土石方作業和渣土運輸,部分企業停產、減產,市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停駛部分機動車。
治理污染齊參與:市民需踐行綠色生活和消費模式。企事業單位要積極采用污染治理技術,控制污染排放。
相關新聞
更多>>